你不是不能创业 只是缺少一只成事儿的团队
- 刘力 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黄集 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黄集 4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麻子 1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麻子 4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4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梅 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任 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扒糕紫 1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韩 2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杨邵 4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杨邵 2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齐 2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兰妹儿 3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18960922902 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18960922902 2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近有位道长给我算了一卦,他说我适合做一位贵族享受打工仔,但不适合自己去创业。
对此我深以为然。
也许在朋友们看来,我是挺适合去创业的,起码看我的文章是这样的,因为我经常会站在创业者的角度来写一些东西。但我想说的是:能想明白,和能做出来,真的还差着十万八千里呢。
我知道自己不是一个天生的创业者,甚至我的一些“优点”恰恰是阻碍我走向创业的“弱点”。所以,我给自己的定位是加入一个创业团队,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兄弟们一起去干一件大事儿,而非自己独立创业去做一件小事。
我并不想去干涉他人的决定,我只想分享一下我做出上述决定的思考过程,可能这些思考对某些人还是有些参考价值的。
当我面对“我要不要去创业”这个问题的时候,我自然会问自己“我为什么要去创业”。关于创业的理由,我大抵罗列出如下几条:
1、为了实现财务自由
如果你恰好是个80后(包括90后),你又不想逃离北上广,你家里又没给你预备好结婚的房子,你算了算以自己的腰包不瘦大概要30年才能付得起付,于是你得出一个答案:“要想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重量级,唯有创业做店长一条路!”
虽然我没有看到过什么统计数据,但从我接触过的成功创业者来看,其中只有少数是屌丝白手起家的,大部分其实不用创业就莫慌钱花。
你知道马化腾的老爸当年是开着奔驰去帮他做账的吗?你知道的老爸是中国曲艺界的元老级人物吗?你知道王石的岳父是广东省副省长吗?你知道任志强的爸爸以前是副部长吗?你知道王兴家财亿万吗?
这可能确实有些残酷,但细想却也有其道理。创业是一项风险很高的活动,如果你的风险承受能力弱,那么稍微有些风浪可能你就“雨打风吹去”了。而如果你家境殷实,那么你就有更高的风险承受力,你也许就比别人能坚持的时间更长久,后你剩下来了,于是就“剩者为王”了。
如果你创业是为了**的话,那我想提醒一句:今年行情很好,也许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反正二者的风险都差不多。
2、为了“梦想”
我觉得梦想分两种,一种梦想是“人前显贵”,还有一种梦想是“自我实现”。
《中国合伙人》这部片子我是看哭了的,这部片子拍得很真实,真实到把创业者内心深处那个阴暗、隐秘的角落都放到了聚光灯下——你敢说你奋斗不是因为被前女友鄙视过?你敢说你奋斗不是因为你特别讨厌的某个人混得比你好?你敢说你奋斗不是因为你总是得不到父母的夸奖?
《中国合伙人》当中所呈现的创业动力就是“人前显贵”,创业者通过来自于他人的认可获得成就感,这种动机带有一种类似“复仇”的快感:昨天你对我爱理不理,今天我让你高攀不起!不得不承认这是一种让人非常畅快淋漓的感觉。
但是“人前显贵”只能支持创业者走到实力个阶段,也就是挖到实力桶金,收获实力次“成功”的阶段。比如说乔布斯在Apple II阶段取得的成功,马斯克在Paypal阶段的成功,在阿里巴巴B2B阶段的成功,腾讯在阶段的成功。如果这些企业家就此收手,的钱这辈子也花不完了,他们的声誉也足够后半辈子吹牛用了。
但是他们并没有收手,所以我们才用上了iPhone,我们才开起了特斯拉,我们才能在淘宝上面买买买,你们才能在公众号里面看到这篇文章。支持这些牛人们继续拼命工作的动力就是“自我实现”。
“人前显贵”和“自我实现”的根本区别就在于衡量一个人的价值标准不同,前者的标准来自于世俗社会,而后者的标准则是由自己给自己制订。大多数人都无法挣脱世俗这道枷锁,这对于初阶创业者是一种动力,而对高阶创业者则是一种束缚。
普通人可能会很不理解:“乔布斯都那么有钱了,为什么得了癌症还要继续坚持工作?他就不知道要好好享受一下人生吗?”而乔布斯的答案也许是:“我的生命就快要结束了,我要继续抓紧这后的时间把我的工作做完。”
人的境界不同,梦想也就不同。如果我是投资人,我只会投资给那些真正为了“自我实现”而创业的人,只有他们才能成就一番伟业。而那些追求“人前显贵”的创业者,我并非质疑他们获取财务自由的能力,但他们的瓶颈会更早出现。
于我自己而言,我对于“人前显贵”这事儿从小就没太大兴趣(可能是因为家里比较娇惯的原因吧,小时候被夸多了,不太缺乏他人认可),所以我不会为了这个目的去创业。“自我实现”我应该还是有一些的,所以一般的创业可能也没办法满足我“改变国内外”的胃口,但我自己又不具备单独去改变国内外的能力,所以比较理性的选择是加入一个能改变国内外的团队。
3、因为不想打工(or找不到工作)
这个,这个,好吧,它确实也算是一个理由。
不过下面这些桥段是不是也很熟悉呢——
“好想快点毕业呀,毕业了就不用这么无聊的上课了。”后来毕业了,开始怀念上学时候的日子。
“好想出国呀,外国比中国好多了。”后来出国了,开始怀念在国内的日子。
“好想买辆车啊,有车多方便啊。”后来有车了,仍然天天叫uber。
这属于典型的“围城效应”:夸大自己了解的事物的缺点,放大自己不了解的事物的优点,从而给自己一些期待。坦率的讲,这是一种典型的非理性行为,创业者大忌。
4、因为创业比较fashion
俗话说:“上帝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癫狂。”创业本来应该属于一个少数精英的游戏,现在俨然成为了一种流行趋势,似乎你要没有个创业经历,出门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参加party都找不到共同语言。
但是,这是不对滴!
这就好比说,你看现在一片大好,指数蹭蹭蹭的往上窜,你听到的进账故事一箩筐,于是你坐不住了,贪婪战胜了恐惧,后你就顺理成章的悲剧了。
在市场癫狂的时候,你总能找到证明自己正确的理由——
“这届政府对创业的支持力度很大。”
“如果错过了互联网+这一波,我这辈子可能再也碰不到这么好的机会了。”
“那谁当年在单位里还不如我呢,他都能成我凭啥不能。”
“现在市场存在XX需求,但是还没有人去满足它,所以这是一个好机会。”
“硅谷出来了一个新模式,趁着中国还没有人抄,我们要赶紧复制一个。”
……
对于创业者来说,冷静的客观思考永远比激情的主观欲望更重要。如果你做不到独立的判断,容易被社会舆论左右,那么你还没有做好创业的准备。
(责任编辑:guozh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