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人你准备好创业了吗?
- 武先生 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家庆 1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文忠 3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侯 1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侯 2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黄婷 1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戴 4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3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龚小姐 2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云 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赵龙 4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赵龙 1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赵龙 3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先生 1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 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杨 2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转型不转行创业成热潮,行业不变但是转型是在悄悄进行的,等同创业,在新环境下,探索行业新模式!这两年,频见传统媒体人“下海”创业、投入新媒体怀抱的“壮举”。媒体人的创业交出了怎样的成绩单?创业前后又该如何筹划准备?
2015年,王玉德离职创业,创立财经新媒体“无冕财经”。此前10多年,他曾在南方报业集团内辗转3家媒体,历经采编、管理等多个岗位。“受到传统媒体客观环境和新媒体的冲击,通过创业,能够延长自己的新闻生命。”在接受本报采访时,王玉德认为,自己的创业算是“转型不转行”。
正是在2015年前后,传统媒体人“转型不转行”、投身新媒体创业进入爆发时期。2014年,“好奇心日报”“一条”“拇指阅读”等传统媒体人的创业产品先后面世。2015年,时任《实力财经日报》总编辑秦朔辞职,随后创办“秦朔朋友圈”,在媒体圈里投下一颗炸弹。财经作家吴晓波撰文称,“此次秦朔的离去,在某种程度上便意味着一个传媒黄金时代的终结。”
黄金时代未必终结,但面临新媒体的冲击与转型压力,传统媒体人的离开已成常态。半是顺时顺势、半是无奈之举。有的凭借资源与人脉进入公关行业,有的做起了民宿、电商,有的则投身新媒体。
成功者引人注目。罗振宇的“罗辑思维”与马东的“奇葩说”,估值已远很10亿元,成为创业者的标杆;从前媒体人成长为“网红”的咪蒙,新书4小时内预售出5万多本;去年年底,王玉德的“无冕财经”也完成了实力轮数百万元的天使投资。
“大批媒体人进行创业,事实上是市场化的产物。”王玉德说,与单纯的市场化媒体不同,选择出走创业的媒体人,将面临着从所有制到体制机制全面市场化的考验。
内容仍为王经营定成败“生产好内容,同时实现互动技术体验与高品质内容相结合。”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秦朔认为,“秦朔朋友圈”毫无疑问属于内容创业。
内容创业,是大部分传统媒体人给自己贴上的标签。
当然,内容也确实是媒体人的传统优势所在,“内容为王”仍是对媒体融合时代的基本判断。事实上,如今在移动端被读者津津乐道的好文章,大多仍出自曾经的传统媒体人之手,例如六神磊磊的“六神磊磊读金庸”、萝贝贝的“严肃八卦”、张伟的“新世相”等,传统媒体人的身份,往往可以同好原创内容画上等号。
王玉德也在内容投入上下了不少工夫。尽管“无冕财经”的团队不足20人,但却聘请了34名特约记者,其平均新闻从业经历达到8年,遍布国内9个城市以及海外多地。“自媒体正面临饱和,在此过程中,好的内容和好的团队会活下来。”王玉德说。
不过,新媒体创业不止“内容”那么简单。内容好,却“中道崩殂”者大有人在。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沈阳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仅靠内容创业并不能直接产生效益。新媒体创业不仅需要内容属性,也需要变现属性。因此,传统媒体人转型创业的关键在于基因迭代。
基因迭代的涵义在于,传统媒体的创业者要从单纯的记者、编辑向管理者、经营者等角色过渡、融合。
“如果没有经营,所谓的自媒体,其实就是原本报纸上的专栏。”王玉德说,“如此,创收模式无非就是发广告、写软文,无法大规模产业化,失败的可能性非常高。”
谈到自己的经历,王玉德认为,正是在传统媒体中的采编、经营、管理以及内部创业的经历,奠定了自己的转型思路。事实上,等于花了十几年的时间为创业做准备。
沈阳表示,不同于“大佬级”的创业者,有**实力度或普通的传统媒体创业者必须在创业之初把握准用户需求、了解市场动态,把产品打磨好。
身份转化难学习很重要
对传统媒体从业者而言,除了创业的动力之外,还需要做好哪些准备?
王玉德认为,在创业之前,要做好“三重转化”。一是新媒体作为一门产业,创业者先要懂经营;二是新媒体创业与开办一份新报纸、新杂志完全不同,要充分进入到创业状态,了解如何管理一个公司,并为终结果负责;三是要尽早接触互联网业态,了解互联网公司的运作。
事实上,很多传统媒体人在创业之前,都曾经历过在互联网行业“打工”的过程。浸淫行业的经验,成为媒体人独立创业的跳板。王玉德认为,如果不提前接触新业态,可能会产生盲目崇拜,导致资金和资源的浪费。
对于已经走上创业之路的媒体人来说,又该如何少走弯路?
沈阳认为,传统媒体人先要放下架子、抹开脸面。创业没有社会光环,也不要附加太多的情感,而是要多向连续创业者学习,多考虑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其次,要把人脉、资源、内容等得天独厚的优势与新平台结合起来。
学习,也是创业者与学者多次提及的关键词。沈阳说,要持续做内容探索,就需要与互联网从业者、政府的政策制定者以及学界人士多对话交流,保持社交热情。
(责任编辑:guozh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