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经济VS电商我们的创业主战场在哪?
- 陈 2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陈 3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立杰 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立杰 4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朱女士 4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 3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陈 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魏灵轩 3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鲁先生 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鲁先生 4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鲁先生 2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沈 1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沈 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沈 2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邢光和 2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11 2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现在中小企业的生存现状:黑白两道的压迫,销售冷到冰点,知识产权保护为0,合同无法履行,到处都是收费站。这种现实情况,怎么可能产生大批好企业?
第四种死法:融资难,难于何处?
没当过店长,很难深刻体会到的酸甜苦辣。如果你要是为社会创造流水而去申请企业,那无数表格和各种痛苦,会让你觉得办企业好像是在干坏事。如果是炒房去,随便开个假证明,说自己月薪四万,银行会默契的假装不知道,闭起眼睛放贷。
为什么银行不肯放款给中小企业?原因很简单,你的生意不能稳腰包不瘦,银行不想借给你。100万元给小民企和一个亿给大,花费的成本是一样的,银行自然没有心思理会中小企业了。
现在的情况是,中小企业拿不到,拿到了资金后无处投资,于是资金在手里转个弯,高息放贷给中小企业。成为的二道贩子,再扒了小店长一层皮。中小企业雪上加霜,惨惨惨。
第五种死法:劳动力的缺失
中国制造业不是和欧美日制造业竞争,而是和有天量的基建竞争资金实力。建筑工地开出的很高工资,普通制造业根本无力对抗。你培养了3年的熟练工,工地一加薪就跑了,你和谁去竞争?所谓招工容易,是要高工资的,否则没人来,现在一个办公室文员,吹空调都要3500+五险一金,而大部分的基础设施建设,由于是主导,根本不考虑投资腰包不瘦,也无所谓劳动力成本,缺人就加工资,通过高工资诱惑制造业服务业的人到工地砌砖。基建的资金来源于,且无所谓还贷,制造业要考虑成本和腰包不瘦,只好收摊了。许多高速公路给农民工发高工资,但本身亏损,搞笑吧?一旦不印,农民工的高工资立即就没了。
3、互联网泡沫
问题是,实体店哀鸿遍野,难道电商就是风生水起了?
其实,电商也未必见得乐观。电商早已不是一片“蓝海”了,拼得热旺朝天,成为死尸一大堆的“红海”。
从1994年到2016年,中国互联网这22年,历经门户为王、**兴起、户外媒体崛起、搜索胜出、网络文学问世、电商混战、千团大战、网络视频争雄、社交热潮、P2P爆发、O2O潮涌等诸多创业风口。
这中间,一败涂地者有之,功成身退者有之,倾家荡产者有之,一夜实现梦想者有之,“一将成名万骨枯”适用于每一段互联网发展历程,千千万万的创业者在互联网大潮中向死而生,e租宝、顺丰嘿客、拍拍网、雅虎中国、e洗车的惨案还历历在目,成为在中国互联网创业风口下逝去的公司。
过去,从事实体经济的人被互联网人士嘲笑为老土。互联网现在大家看清楚了,就是借钱、发钱和烧钱,去年获得A轮融资的846家创业公司现在都快倒闭完了。互联网泡沫的繁荣下,投资与创业成了时髦的运动。然而,一时被资本烘托得高大上的项目,大多数经不起现实与时间的考验,很快就陷入了困境。过去两年时间里,每天都有O2O创业公司获得融资,也有O2O创业项目中止、倒闭。
每年的3.15晚会都会让很多企业颤抖。去年315晚会上曝光出“”内幕,又引起了一阵骚动,但这早就是老生常谈的行业潜规则了。做电商的人都说:“刷是作死,不刷是等死,刷的就是存在感!”实体店有租金成本,网店也有流量成本,网店不断增多导致竞争的白热化,流量成本也水涨船高。
而今年315晚会上一批互联网公司被啪啪打脸:在线外卖订餐平台饿了么是“黑心外卖”;车易拍被曝利用信息不对称,截留利益;淘宝、大众点评、美丽说等求好评;海淘儿童用品抽检很1/3不合格;智能设备存在安全漏洞,比如无人机,智能摄像头;手机APP扣费软件;小本WIFI可瞬间盗取一切隐私……
可以这么说吧,10家互联网公司7家是要被淘汰的,2家是在惨淡经营的,而只有1家还是可以到钱。互联网竞争更为惨烈,那是华丽丽的车轮战,是通过价格碾压来实现自己的生存的。现在的各种互联网创业风起云涌,不要多少年,90%都会倒闭。大浪淘沙,有数据显示,国内互联网公司一年消失了约480万家,只不过,互联网公司的死不像实体店死得那么直观。
此起彼伏的互联网公司,“失败基因”在时时发酵,令人眼花缭乱的网络概念,给自己冠以P2P、众筹或互联网+等新鲜名词的新兴企业家们,谁能告诉我们,究竟要过多久,他们中的多少人以及他们的企业也将会出现在失败者的名单中呢?
4、我们的未来在何方?
实体店与电商竞争确实很不对称,实体店面临增值税、营业税等税种,还有卫生、消防、等费用,后还有逐年攀高的房租,这些支出可不是小数目,而电商恰恰可以规避掉。也说是说,实体店将这些支出转嫁给了消费者,而对于电商而方,恰恰相当于让利给了消费者。于是,线上线下已然出现了两种价格机制。众所周知,消费者是有选择权,他们当然想规避被杀猪的可能。
因此,现在现实的,还是探讨一下商业竞争不公平产生的原因。原因非常简单,一是市场定价机制未建立健全起来;二是线上线下税费没有完全统一起来。二相综合,导致市场搞乱,就陷入了目前的乱局。
看看邻居日本,互联网化程度其实出众中国,但实体店依然是民众的选,电商是作为在体验之后的便利性辅助。为什么会出现与中国截然不同的局面?原因自然是日本交的是消费税,线上线下都一个样,价格都是透明的,而实体店的服务又做到了贴心到家程度,给人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这样一来,电商就没有太大的竞争优势了,至于能够维持一种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答案似乎非常明确,一方面需线上线下公平竞争的市场体系的建立,另一方面则是在强调工匠精神的今天,把产品做到尊贵,打造自己的品牌,或许是一条出路。第三是学会跨界打劫。这是一个跨界打劫的时代,你不跨界,别人就会跨过界来打你。卖手机的做汽车、做聊天的开银行、玩游戏的卖脑白金,如果有一天你输了,连对手是谁都不知道。这就是时代,这就是命运。
当然,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对于中国经济来说,汰旧换新是一个自我修复、自我强化的痛苦过程。我们希望中国的这一代90后能继承和发扬新时代的商业文明,不断的创新和创业,改良中国私企的基因,从而创造更加公平的商业氛围。
(责任编辑:guozh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