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经营之道: 做加法VS做减法的抉择
- 段 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小姐 1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小姐 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美女 2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美女 3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美女 4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美女 3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赵海璇 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赵海璇 2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贺先生 3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3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沙 2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齐总 4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荣荣 2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薛 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15241886937 1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通过何种方式增加品牌,要结合企业发展战略来做;
挖掘现有品牌潜力,现有品牌能够解决问题就不要轻易增加;
现有品牌没有做好的前提下,不要再轻易增加新品牌;
增加的新品牌应该与原与品牌相区隔,并具有良好的互补性;
与出色的品牌联合成为“联合品牌”,有时会事半功倍;
把要图便宜或轻易把别人的品牌拿来,品牌文化是一个难题;
当企业品牌数量达到6—8个时,就到了品牌数量警戒线。
减要减得有道
我们知道,企业发展战略主要有三大战略:低成本战略、差异化战略和集中化战略。对于集中化战略,则又包括行业、品牌、产品三方面的“集中”,那么应怎样理解这三个“集中”呢?企业发展向优势产业集中,品牌经营向优势品牌集中,产品营销向优势产品集中。这就意味着那些对于企业经营价值低下、潜力有限的品牌要面临被“裁”出企业品牌阵营的命运,资源向企业内部优势品牌倾斜是企业发展之必然,资源集中是品牌集中的助推器。品牌作为企业资产,也应该遵守市场规律,优胜劣汰。
酒业巨头**通过自产、为其他企业贴牌导致子品牌过度“繁殖”,导致麾下拥有200余个子品牌,在遭遇个别不争气的子品牌带来的负面影响后,开始削减可能会影响大局的子品牌;再有,中国联通各地分公司在运营中产生了很多区域性地方品牌,2004年中国联通把削减地方性品牌作为品牌管理工作的一个重点。
跨国公司也开始了品牌削减,2003年,松下公司在国内外范围内停掉了“NATIONAL”,只保留“PANASONIC”一个品牌,主要原因就是两个品牌之间没有太大的差异,继续维持的话,两个品牌之间的竞争就会发生,与此同时还会带来很大的资源浪费其
实。多品牌企业削减品牌是一个好迹象,这是企业经营理性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层面。品牌收缩战略是市场收缩战略的一个层面,而品牌削减是品牌收缩战略的一个重要操作层面。下面通过图解对市场收缩战略的构成作一剖析:
其实,已经有很多大企业遭遇了多品牌经营的困扰,诸如 APP(今光纸业)作为国内外纸业公司,仅就其产品复印纸一项,在中国的5个工厂共有25个品牌,平均每个企业有5个品牌,并且都是中国本土品牌,与APP这个总体品牌没有什么关联。该公司认识到相同产品的品牌重复建设,增加营销推广费用和成本,无法发挥集团的品牌优势,甚至发生自家品牌的内讧,品牌管理问题令行业实力品牌层痛苦不堪。
(责任编辑:)
上一篇:爱立信 营销新战略犹如旺中送炭 下一篇:联想倒戈 是成功的转身还是潜在的噩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