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再升级这次有啥不一样的
- 李先生 1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先生 1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史金升 2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钟敏君 4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焦启禹 1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黄 4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 2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娜 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健龙 3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小姐 3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吴奶奶 3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段 3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小姐 2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小姐 1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美女 2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美女 1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这次的消费升级到底什么?营销有什么不同?很多时候我们看不懂一个新机会,不是看的不够多,而是因为对基础概念的混淆——这波“消费升级”的机会就是这样。
带你重新思考“消费升级”。近几年人人都在喊的“消费升级”到底是什么?一个流行的答案是:消费者正在买越来越贵的东西。
这里暗含的意思是:如果我们生产更加精心打造,更加大气,更加个性,更加满足消费者形象需求的商品,就能成为“风口上的猪”,抢占市场。
但这无法解释的一个现象是:同样是精心打造商品,我们总觉得有一类商品根本不像这个时代的,而“另一类”商品,感觉才像当下时兴的消费升级。
实际上,“奢侈品”和“精心打造品”的区别并不在于价格(因为有的精心打造品比奢侈品还贵),而在于它们被设计出来时要满足的需求,一句话概括:
“奢侈品是区分阶级的需要,而精心打造品是努力工作的馈赠。”
比如同样是iPhone,在一些人眼里,购买iPhone是为了区分阶级,让别人觉得“我买得起你买不起”或者“我有品位你没有”,以让自己融入某个群体并且离开某个群体(显得不屌丝),这个时候,iPhone就是奢侈品。
而在另一些人眼里,攒几个月的钱买iPhone,是为了质量、性能和积很的情感体验(比如对苹果文化的认同感),这个时候,iPhone就是精心打造品。
上一次奢侈品市场的爆发,是源于中国社会“区分阶级”的需要。十几二十年前,也有大量的高价品牌的兴起。当时的机会是这样的:
一部分人借助改革开放的东风先富起来了,不论是通过80年代的倒货,90年代的经商,本世纪初开始的炒房,很多人迅速屌丝逆袭变成土豪。
与之而来的,就是这帮本来贫穷而迅速实现梦想的人,需要通过炫耀性很强的产品,快速融入上游阶级,并跟原来家乡同等背景的穷兄弟们区分开。
所以,精心打造茶叶、精心打造**、豪华轿车、奢侈品服装等迅速出现,满足了他们的需求——天价冬虫夏草真的有效果吗?当然不一定,但它的核心价值在于“天价”而不是在于“效果”。
于是到了今天,一些有多年经验的企业家,还会把这次消费升级跟十几二十年前的市场爆发、精心打造品牌崛起(比如精心打造鹿茸,意大利进口西服等)建立联系,觉得原有模式又可以迎来一波第二春。
但这次不太一样,这次的机会不是“区分阶级的奢侈品”,而是“为努力工作提供馈赠的精心打造品”
虽然整体经济在下行,但一方面拉动经济“三驾马车”中的“消费”占据的比例迅速上升,另一方面科技的进步和商品流动成本的下降(比如互联网降低了渠道费用),再加上城市化带来的文化转变等,让大量的消费者可以开始买“精心打造品”。
比如过去随随便便买个插座,而现在却要买颜值和功能齐备的插座。
所以,近几年在大家口中讨论的“消费升级”,本质上就是“精心打造品”需求的增加,而不是“奢侈品”需求的增加。
这届“消费升级”,营销的区别
“奢侈品”和“精心打造品”,这两个看起来近似的概念,在营销上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我们知道,奢侈品的本质是满足人区分阶级的需要,而精心打造品则是努力工作的馈赠,这也让两种产品的营销、运作产生了这些区别:
奢侈品的主要诉求是无价感、不可比拟、稀缺感、尊贵感等,而精心打造品主要是诉求是性价比(对,你没看错,精心打造品也要性价比)、可比较性、认同感、情感连接等。
既然这样,你采取的各种策略也应该相应发生变化:
(责任编辑:guozh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