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泰金融集团蔡万才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林文学 1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唐先生 3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先生 2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先生 3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先生 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范 2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范 1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龙 3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闻晓芳 2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先生 4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先生 4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丁向阳 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宁先生 4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秦皇岛 1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宁先生 2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郑峰 2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蔡万才(1929年8月5日—),原名蔡万财,字岳峰,1929年8月5日出生,台湾大学法律系毕业,国泰集团的创始人之一。是原国泰集团的创始人之一,目前是富邦集团的负责人,任富邦建设、富邦投资**顾问事业与富邦银行董事长。1979年“国泰集团”分家,蔡万才执掌“国泰产物保险”,并建立了富邦金融集团。 1979年台湾蔡氏家族将“国泰集团”分家,排行老四的蔡万才执掌“国泰产物保险”,并由此建立了富邦金融集团蔡万才这一系集团,但是刚开始的时候规模不大,只有6家公司,除国泰产物保险公司与忠兴投资公司外,其余四家都是1978--1980年新建,集团称为国泰产物集团。核心企业国泰产物保险公司,1979年营业腰包不瘦达220亿元,很过公营企业的台湾产物保险公司与中国产物保险公司,成为同业。另外,1978年设立的富邦建设公司在1979年就进入台湾十大建筑公司之列。“富邦”目前在台湾产险市场占有率近两成,集团的主营业务还包括金融、**、投资、信托等,被称为“会**”的金融集团。2001年,“富邦”成为台湾家金融控股集团,次年并购总资产192亿美元的台北银行,使“富邦金控银行”跻身台湾的民营银行之位。当时所有企业均集中于台北市南阳街90号的大楼中。1991年11月5日下午,台北市来来饭店,蔡万才举办酒会,正式将30年前蔡家个以“国泰”命名的企业一国泰产物保险公司更名为富邦产物保险公司。在1994年台湾百大富豪的排名中,蔡万才以350亿元排名第7位,较1993年的第18位提升11位。1995年与1996年,蔡万才分别以400亿元与350亿元,名列台湾百大富豪排名榜的第7位与第6位,排名上升之快十分惊人。据台“社”报道,“福布斯”(Forbes)杂志昨天公布2009年国内外各地身价至少10亿美元的富豪排行榜,台湾有5位企业家上榜,其中台湾富邦集团的蔡万才以33亿美元身价跃居台湾富。
蔡家第三大势力是蔡万才行业实力品牌的富邦集团一系蔡家刚分家时,蔡万才这一系集团规模不大,只有6家公司,除国泰产物保险公司与忠兴投资公司外,其余四家都是1978--1980年新建,集团称为国泰产物集团。核心企业国泰产物保险公司,1979年营业腰包不瘦达220亿元,很过公营企业的台湾产物保险公司与中国产物保险公司,成为同业。另外,1978年设立的富邦建设公司在1979年就进入台湾十大建筑公司之列。当时所有企业均集中于台北市南阳街90号的大楼中。现在富邦集团已发展成为金融、保险、**、建设、营造、投资、信托为主要经营内容的综合性企业集团。到1992年底,资产总额达660亿元。集团未设总管理处,由秘书处负担总管理处的功能,现各企业总公司均集中于台北市建国南路富邦大楼内蔡万才家族有多少流水,很难从其帐面上看得出来。蔡万才自己说,事业做到相当规模的人,实在连自己也不知道有多少。股价指数变来变去,自己的流水是没法估计的,除非彻底去清查,然后再指定一天为除权日,否则没法知道自己有多少。但不可否认的是他是百大富豪之一。在1994年台湾百大富豪的排名中,蔡万才以350亿元排名第7位,较1993年的第18位提升11位。1995年与1996年,蔡万才分别以400亿元与350亿元,名列台湾百大富豪排名榜的第7位与第6位,排名上升之快十分惊人。富邦集团在规模上不如三哥蔡万霖的霖园集团,但也没有二哥蔡万春父子一系的大起大落,发展较为平稳。1991年11月5日下午,台北市来来饭店,冠盖云集。蔡家的老四蔡万才举办酒会,正式将30年前蔡家个以“国泰”命名的企业一国泰产物保险公司更名为富邦产物保险公司,从此,富邦集团下属主要大企业都以“富邦”为名,成为名符其实的富邦集团。同时集团也更换了新的识别系统,“这代表着走出过去的阴影,一切重新开始。”蔡万才深有感慨的地说。到1992年,富邦产物保险公司已有15家分公司,46个通讯处,分支机构遍布全岛。资产总额143亿元,营业腰包不瘦196亿元,员工1800人(占整个集团的90%以上),是台湾的产物保险公司,稳居宝座多年不动摇,在台湾500大服务业中,居第8位,业绩显赫富邦产物保险公司的大股东除了三家家族控股公司掌握外,其余均是蔡家第二代子女与儿媳。三家公司掌握股权的36.09%(明东实业公司占24.08%,道盈实业公司占10.23%,泽民企业公司占1.78%),蔡家个人占19.65%(蔡明忠占5.18%,蔡明兴占3.43%,蔡明攻占2.97%,蔡明纯占1.84%,蔡陈蔼玲占1.63%,蔡翁美慧占1.63%),合计占55.74%1993年,集团又成立富邦人寿保险公司,保险业领域进一步扩大80年代后,该集团在投资与**领域发展十分迅速。1980与1981年分别成立富邦投资(后改名为道盈实业)、富邦租赁及富邦实业公司,从事准金融事业。80年代中期台湾开放**业后,又于1987年成立富升投资(1989年10月改为忠兴建设公司)及富邦**投资顾问公司,次年成立富邦综合**公司,1992年再成立富邦**投资信托公司,发行共同。1992年,富邦集团结合长荣集团张荣发等筹资100亿元成立富邦商业银行,至此,蔡万才的富邦集团成为一个完整的“金融王国”。 在台湾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与广泛的政商关系,是不可能成立民间银行的。富邦银行的成立也是如此。由于蔡万才之子蔡明忠。蔡明兴与长荣集团张荣发的第二代张国华、嘉新水泥集团的第二代张永平及张安平等人关系良好,于是在三大集团的共同投资下,富邦银行才得以顺利设立。长荣的张荣发与李登辉是好友,而张平安娶的是葛振甫的女儿,富邦蔡家就与李登辉、辜振甫拉上了关系富邦集回金融。保险业务已进入国内外领域。富邦产物保险公司不仅与德国慕尼黑再保险公司与东京海上再保险公司订有再保险契约,也在曼谷、吉隆坡等地设立海外据点。同时集团还在纽约设立一家**公司(CFC)。建筑业是该集团进入较早的事业领域,1978年先后成立富邦建设公司与富邦营造公司,前者主要是以兴建与出售办公大楼、住宅为主,后者主要从事建筑工程承包。1987年又成立忠兴建设公司,主要从事土地开发与大楼出租业务。对于事业庞大的富邦集团经营来说,蔡万才表示,富邦集团将向欧美式的控股经营方式发展,家族成员不要担任集团企业的董事长或总经理,而是通过控股公司掌握集团或企业的发展方向。现在有不少专职经理人士担任企业的董事长与广经理。象富邦**投资信托公司的董事长是张光明、富邦人寿保险公司的总经理是何玉印、富邦银行总经理为林嘉侦、富邦建设公司总经理是林政宗等,均不是蔡氏家族成员。但蔡氏家族成员仍是富邦集团的主要负责人。[2]
国内外的金融集团花旗集团在台湾的策略联盟对象,是蔡家的富邦集团。3年前,花旗集团投资约230亿元新台币(约53.5亿元人民币),通过现金增资方式,取得富邦集团旗下产险、**、银行、人寿、投信公司各15%股权,而花旗集团在台湾所属的人寿、投信公司则并入富邦旗下;未来在台湾地区之外,双方都将以各出资一半的模式,扩展在中国内地、东南亚等地的金融版图。富邦集团创办人兼总裁蔡万才是国泰集团创办人蔡万春的四弟(长兄蔡万生、老二蔡万春、老三蔡万霖)。蔡万春是位具有创业家个性的聪明人物。他早年家境不好,15岁便没钱上学,于是说服父母让他与兄长蔡万生一起,离开苗栗农村去投靠台北种田的姨父,帮忙卖菜。那时他沿街叫卖杂货、蔬菜,身上仅仅有台币2.9元,非常羡慕在台北闹区路上穿西装打领带在银行上班的白领;加上他后来到过日本东京大阪,看到大都市中林立的大厦,大部分都是金融机构,于是便渐渐兴起了创立金融、房地产事业的野心。
1961年,台湾当局开始允许设立民营保险公司,蔡万春就与政商名流林顶立、张传祥成立国泰产物保险公司,这便是富邦集团的前身1979年,蔡万春中风,半身不遂。他的儿子蔡辰男、蔡辰洲与三弟蔡万霖的经营意见不合,蔡家从此分成五大集团。国泰信托由长子蔡辰男负责,霖园企业由三弟蔡万霖主持,国塑企业由次子蔡辰洲负责,兴来集团由三子蔡辰洋负责,国泰早的公司国泰产物保险则由四弟蔡万才掌舵,成立富邦集团。国泰产物保险公司也在1991年被更名为富邦产物保险公司,目前是台湾的产险公司。现在的富邦集团已发展成为以金融、保险、**、建设、营造、投资、信托为主要经营内容的综合性企业集团。 蔡家集团的发展战略有一个特点,就是以金融与房地产为主轴,再扩展至服务业与制造业。蔡万春分家时,特意将四家金融机构分给四个不同集团,作为他们的聚财管道。于是四大集团都拥有金融平台集资。早期蔡万春更利用金融机构源源不断的资金,在台湾地区经营房地产,分家前不到20年中,蔡万春就累积了350亿元新台币的资产但是也有玩旺过头的时候。蔡万春次子蔡辰洲分家后掌管国泰塑料集团,主要负责塑料原料制造与成品加工。他利用自己是台北第十信用合作社理事主席的身份,向合作社很额贷款,缴不出利息,便以国泰塑料公司的名义,向民间以高达24%的利率(约是当时银行定存利率的4倍),吸收资金。1985年,由于挪用太多合作社资金,遭人检举,蔡辰洲入狱服刑,台湾地区的合作社台北第十信用合作社,也被挤兑,面临瓦解,此次事件称为“十信风暴”蔡万才当时拿出2.5亿元新台币,代偿部分债款,并声称侄子的作为与自己无关,因此逃过一劫。不过在外人看来,蔡万才是跟着蔡万春一起闯荡创业,才有当时江山的,面对蔡万春之子遭难,所付款项只是杯水车薪(十信当时欠债很过200亿元新台币)。但也有另外的意见表示,十信风暴的负债金额太大,其叔蔡万霖、蔡万才纵使家财雄厚,也不能完全承受。
蔡万才声音洪亮,是目前蔡家代从商兄弟中,为活跃的一人。他毕业于台湾大学法律系,有子女4人,分别是蔡明忠、蔡明兴与蔡明玫与蔡明纯。长子蔡明忠,曾留学美国,获乔治城大学法学硕士,现担任富邦金融控股公司副董事长、富邦产物保险公司与忠兴建设公司董事长。次子蔡明兴,毕业于台湾大学商学系,后留学美国,获纽约大学企业管理硕士,现担任富邦人寿保险公司董事长、富邦综合**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蔡万才的女婿许哲铭也曾留学美国,学习工业管理,后在美林**公司工作,是一位专职管理人才,现任富邦**投资顾问公司的总经理与富邦投资信托公司的总经理。富邦集团的金融事业部分,正朝向金融百货公司方向迈进。2001年,在台湾政府对设立金融控股公司,也就是银行混业机构实行开放政策之后,富邦集团整合旗下产险、**、银行、人寿、投资信托五大公司,成立台湾家金融控股集团富邦金融控股公司。2002年富邦金控台湾的电话公司*电信公司去年释出股份。蔡家的国泰集团与富邦集团加上台湾电信集团联手取得13.5%的股权,在*电信公司董事会中占到两个席位。富邦集团则是台湾电信集团的大股东。台湾电信集团旗下的台湾大哥大公司是台湾第二大的移动电话公司,富邦集团在台湾大哥大公司占有股权15%,是股东。蔡万才次子蔡明兴则担任台湾电信集团副董事长兼副主任委员富邦集团从蔡家的金融与房地产出发,现在则转型为金融与电信的新兴势力。在金融方面,蔡万才长子、富邦金控集团执行长蔡明忠表示,要继续购并商业银行,成为混业经营的金融旗舰;在电信方面,则通过参股台湾前两大电信公司,成为电信服务市场的新霸主。富邦集团的未来,充满了新的希望。
尽管登上了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宝座,但蔡家家族成员面对“富”的黄袍加身,非但没有欣喜若狂,反而是全然不动声色,甚至更为低调。根据《今周刊》计算,在金融海啸中,去年底富邦集团市值度很越国泰集团,这是台湾金融史上头一遭,国泰集团被迫让出金融宝座。截至3月20日,富邦集团市值达3400亿元(新台币,下同),比国泰集团的2800多亿元整整多出600亿,富邦从风暴中脱颖而出的态势,也越来越清晰。
蔡万才毕业自台湾大学法律系,拥有台湾代企业家中少见的高学历,也因此,在他身上流着法律人凡事坚持原则的血液。只要他认为是对的事,坚持到底,不退让,就算对方是陈水扁也一样2000年陈水扁当上台湾地区行业实力品牌人后,请蔡万才出任“总统府”资政,但2003年蔡万才突然请辞,背后其实有一段故事。由于当时吴淑珍,被媒体吵得沸沸扬扬。个性耿直的蔡万才看不下去,以“总统府”资政身份写了一封信给陈水扁,他认为,吴淑珍身为“夫人”,不应该进出。但这封信寄出后却石沉大海毫无回应,蔡万才一气之下干脆辞职。
蔡万才的硬脾气,不是只有用在公司经营,他教子严格也是业内闻名。即至今日,每周一中午,蔡万才固定和两个儿子进行午餐会报,儿子要把一周来的大事向爸爸报告。因为这样频繁紧密的联系,让富邦“铁三角”(指蔡万才父子三人)一直以来的沟通,始终无障碍。富邦内部人士说,这么多年来,“总裁”在每次会议上强调的主题,都紧抓着“风险控管”,显然在记取上一次金融风暴的惨痛教训后“风控”就成为老人心中重要的事。去年上半年,金融风暴还没爆发之前,市场就有传闻富邦已提前警觉,开始紧缩台商的海外放款,与蔡万才平日的耳提面命不无关系,也因此让富邦缩小金融风暴的伤害。
此外,蔡万才坚持旗下事业不玩高杠杆游戏,可以说是台湾“金管会”眼中的模范生。富邦要么不出手,出手便是谋定而后动,要掌握控股权。去年年底,帮富邦成功买下安泰人寿的摩根大通银行台湾区负责人钱国维说,富邦这几年其实一直在市场上“看寿险公司”,即使是这次出手买下的安泰人寿,两年前就开始频繁接触,但因故没能成交。没想到,这次没能成交,却让富邦因祸得福,寿险公司庞大的投资暴露在这次的金融风暴下,几乎伤痕累累,使空手的富邦反而在低价买到安泰人寿。
1979年,由蔡万春、蔡万霖创办的旧国泰集团分家,五兄弟中排行老四的蔡万才只分到国泰产险(富邦产险的前身)以及国寿的一些股权。相对二哥蔡万春这一脉分到国泰信托、租赁、国信食品、来来百货等事业体,老三蔡万霖分到国泰人寿、建设、国泰医院等,只有蔡万才的版图小1989年,是蔡万才人生中关键的一年。这一年大涨,蔡万才看准时机,决定与国泰集团做切割,把手上1600多万股国寿全部卖掉,卖在国寿股价的历史高点,进至少200亿元,成为重要的“创业”。
但富邦并非一路挺进、毫无障碍。1998年金融风暴爆发,富邦狠狠跌了一跤。那一次,蔡万才的两个儿子蔡明忠、蔡明兴一连踩了几个很级大地雷,几乎赔掉富邦银半个资本额。蔡万才震怒,甚至在员工面前重话训诫两个儿子,还把很多重要印鉴、房地契等,重新收回自己管理。这一跤,让原本就保守的蔡万才更加谨慎小心。在老帅亲自运筹帷幄下,往后10年,整个集团出现三次关键性的升级,每一次,都让富邦实力倍增。去年参股厦门商业银行,成为岛内顺利登陆的金控企业。
富邦改头换面,从此版图横跨金融、电信、有线电视,从台湾到大陆,相较其它竞争者,有了更完整的布局。 市场人士分析,富邦集团旗下的子公司几乎都是市场老二。比寿险,即使吃进了安泰人寿,也还是台湾老二的规模;比银行,“中国信托”可能还略胜一筹;比**,元大**是老大哥;比电信,*电信占尽优势。但总分加起来,富邦集团无人出其右,这应是蔡万才真正的涨腰包不瘦密码、胜出关键。[4]
蔡万才:控制下的企业经营一个企业的经营除了要有周密的计划、准确的分析,还要有足够的把握才能去做。在这里我所说的把握,就是要有足够的人才和资金,如果没有的话,硬要做是不行的。金融业是一个长期投资,而这种长期的投资是不能靠借款来做的。此外,我重视的还是人才。所有的产物保险公司加起来还没有富邦保一家大,其根本原因还是人才的关系。在公司艰辛的开创初期,我就开始重视人才的养成。当时富邦保还没现在这么大规模的时候,我的人和分支机构就比其他公司的多得多,不动产是人家的十倍。这就是经营理念的不一样,的差异在在于国泰产物刚开始时,蔡家是股东,占70%的股份,没有哪一家产险公司的股份如此集中,其他产险公司都是专职经理人在经营。我们是大股东自己经营。专职经理人经营要在的条件下才会发挥其长处。台湾的产物保险公司30多年来都还是瘦瘦的,原因有几个。,台湾没有保险人才,台湾产物保险的总经理都不是保险界的,对保险不了解。第二,当时总经理的年纪都比较高,我当时三十几岁,他们都已经五六十岁,差不多是可以做我爸爸了。相比我的吸收能力、体力都比较好。再者,他们都代表股东,有的是从银行退下来的,所以他们在任的时候只求公司不要出事情,每年有配息就好。我则是追求长期经营。保险公司是长期经营,要先苦后甘。起先有**要提准备金,也要忍受人事成本高。先培养人才,一二十年后才会开发结果。但专职经理人知道他工作时间没这么长,不要做二三才看到结果的事,所以把保费放在银行,一年就有百分之十几的利息腰包不瘦,何必买不动产、培养人才?所以当时其他保险公司配息都比我们好,一年百分之十几,我们有时才百分之少点几。大家都看我们平平,但公司的财务结构一年一年就有差距了。为什么会这种差距?是经营理念不同,投入的程度不同。专职经理人只能做到不把公司搞坏,在同业不比别人差,不需要做长期的打算。而像我这样做没人敢说话,因为我自己占了70%的股份,小股东或许不满意,也没办法拿我怎么样,我可以控制,所以才有办法支持到今天。在对人才的培养上,先,我信任人。听说有许多产保公司的总经理、董事长为开源节流,亲自管交际费。手下请客吃饭、喝酒,在报帐时要把空啤酒罐摆到总经理面前,总经理来帮他算喝了多少。我的做法则与之完全相反,只要由经理事后签字就可以了,虽然没有交际费的限制,但也没有人乱花。曾经有一、两个经理花得比较多,他也受不了别人的嫌疑,后来自己主动换到别的公司去做。在用人上面我认为,是用一些和我们理念一致的人。我喜欢脚踏实地、表里一致的人,而那些花言巧语、善于拍马屁,甚至车还没到就要帮我开车门的那种人,我是不会用的公司没有基础的时候,要靠专职经理人是不可能。创业的人要先打基础,因为事业的终成败没人能够负责,当一个公司有了相当规模之后才会慢慢改变,才会从培养的人才中产生专职经理人。这样专职经理人才能运作,这也是专职经理人运作的条件。我现在只做富邦建设董事长,因为没有上市,属于百分之百的家族持股。
而富邦银行则计划上市,因为责任上的关系,我来担任董事长,至于其它的关系企业,我没有一家担任董事长。我也劝我儿子以后不要当董事长,还是交由专职经理人去做比较好,因为现在已经有基础了,我们应该退到第二线,因为负责集团要走的大方向和国内外上来往,不是单独一家可以办的。只有这样才能做大。我有两个儿子,公司却有十几家,而且每家公司的资金都上百亿,所以,要借重专职经理人。并且要让专职经理人知道,集团给了他们充分的发展空间,与他们也有着一致的理念。有很多企业家做太久了,跟他一起做的干部也太老,即使将公司交给他们也力不从心了。而专职经理人有着年龄的限制,真正交棒要再跳一代到50岁的人。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