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像机华录:“国内外”生末路
- 美女 1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美女 2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赵海璇 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赵海璇 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贺先生 2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1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沙 4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齐总 1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荣荣 1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薛 2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15241886937 2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徐凯 4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薛先生 2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薛先生 2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秦妮妮 2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秦妮妮 3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录像机华录:“国内外”生末路
一个看似朝阳的行业,一夜之间成为明日黄花,家用磁带录像机产业在国内外市场兴旺40年,在中国却“别样花红没几年”。
生于1980年代的人,一生都不会忘记,童年次在家里看录像的快乐。但仅数年,闪闪发亮的VCD碟片很快让录像带成为古董。
昙花一现,这确实是国产录像机行业的一个集体写照。花开盛的一瞬,属于中国华录,一家集倾国之力,为壮大中用磁带录像机产业而生的“国内外录”。
华录今天仍然存在,只不过产品转向了DVD、数字电视、文化产业。华录曾经的满怀壮志早已烟消云散。
华录成立那一年,家用录像机在中国市场上生机勃勃。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在1993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每百户拥有彩电79.46台,黑白电视为35.92台,录象机只有12.18台。
根据发达的市场经验,电视普及会带来家庭录像和重放设备的巨大需求。与之对应的是,国内录像机产业的薄弱。国产录像机在1986年只有1万台产量,1991年为27.7万台,1992年为54.32万台,1993年为114万台。
与同时代的很多产业一样,国内录像机产业也是从引进技术和组装线开始,统一对外招标,并以同样方式选出来11家分布于9省市的定点企业。这些企业基本处于买散件组装的水平。
为避免录像机产业出现彩电生产线重复引进的混乱局面,在有关部委统一协调下,9家录像机定点生产企业在1992年合资合组,实施“录像机一条龙”工程,试图建立录像机产业体系。
中国华录电子有限公司应运而生。其专门生产录像机上游元器件,产品主要供应9家投资者,**按入股比例分配。
投产之日成末日
华录项目在1992年底在大连动工开建,以国内录像机市场每年300万台的预期需求量为依据,期工程投资14.52亿元。
(责任编辑:)
上一篇:安彩玻壳:国内外老大一夜亡 下一篇:飞鸽这辆“牛”车有着效果的身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