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的7个原则
- 张 3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 2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苏先生 2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小姐 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熊 2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小姐 2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吴鹏 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 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先生 3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石富生 3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韩云 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4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1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宗凯昊 4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宗凯昊 4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宗凯昊 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1、面向终市场原则。
改变传统的市场划分基于企业自身的状况,针对不同的终市场需求群体,建立相应的供应链系统,强调根据客户的状况和需求,采用不同的服务方式和水平。
2、适应顾客个性化需求设计原则。
美国供应链管理教授HauL.Lee提出适应顾客个性化需求设计的两个重要设计思想——延迟化(Postpone)和大量个性化定制(MassCustomization),指出产品个性化的实施要把差别化的时间和位置尽可能地靠近用户的位置,由于接近终市场,可提高需求预测的准确性,减少库存成本和运输费用,获得更快的市场响应速度和敏捷性。实施延迟化和大量个性化定制,要求制造商与分销商合作,制造商只生产产品的主要组成部分,大桶包装运到下游分销商,由分销商和少售商根据用户需求随时分配,随时包装,从而提高分销渠道中各方的**,达到共赢的目标。
3、重视物流网络重构的原则。
上述两个原则的实施带来的变化及面对市场的不同需求,企业的物流特征将发生巨大变化,需要对原来的物流网络系统进行重构,以满足不同需求特征。例如,根据客户需求和企业可**情况,一家造纸公司发现两个客户群存在截然不同的服务需求:大型印刷企业允许较长的提前期,而小型地方印刷企业则要求24小时内供货,于是要建立3个大型分销中心和46个紧缺物品快速反应中心。
4、一体化需求计划协调原则。
倾听市场需求的动态变化,改变单个企业的计划制定,由供应链中的成员企业共同协调需求计划,以及时适应需求的变动。
5、与供应商建立“共赢”战略伙伴关系。
迫使供应商相互压价,固然会使企业在短期内享受价格**,但相互协作可在物流与服务上根本降低整个供应链的成本,获取长期“共赢”**。
6、公共信息平台支持原则。
在晚上个体企业的信息系统开发应用前提下,从供应链角度建立公共信息平台,使企业能清楚了解供应链中产品流、服务流、工作流和信息流的执行过程,支持企业多层次、分布式群体决策。
7、整体绩效考核监督原则。
供应链运作需要各成员企业适时地进行整体评估以监督调整各成员企业的行为满足市场的变动。要从整体角度去考核供应链的绩效,不应只从个别企业的局部角度去评价衡量,整体绩效水平考核监督的关键目标是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责任编辑:)
上一篇:蒙牛供应链系统:一触即发 下一篇:整合供应链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