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强县蒋荣旭搞起他的“生猪合作社”
- 搜嘎 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搜嘎 1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查 2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熊德花 3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吴翠花 3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肖红梅 1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陈列娥 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 3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 3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陈 3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杨 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先生 4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先生 4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先生 4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赵高烔 1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赵先生 1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宁强县生态生猪专职合作社从2006年4月挂牌成立伊始,在支部书记蒋荣旭的带领下,转变传统生猪**理念,采用规范科学的管理模式,集全镇**户之力,终成为一个集生猪销售、仔猪繁育、售卖、圈舍建设、原材料供应等**一条龙服务的综合性协会组织。
从小做起,手中成就“两个”
蒋荣旭,合作社创始人,这个只有初中文化的秦巴汉子,从初的粮食生意、拖拉机运输、煮酒、养猪做起,从小到大,一步一个脚印。多年的摸爬滚打,提升了蒋荣旭的经营理念,增强了他上规模大发展的信心。2003年,投资35万元的卧龙台养猪场建成,这是宁强县家规模生猪**场。
养猪场占地5亩,起初只有2名工人,蒋荣旭起早摸黑,逐渐将卧龙台**场发展成一个包含生猪**、及农副产品购销的综合性公司,他将公司命名为“绿健农业”,寓意着要把生猪**产业发展成绿色健康的产业。说得到就做得到,蒋荣旭以卧龙台养猪场为示范点,每季度都自掏腰包,从产业发达地区聘请技术人才实地搞技术培训,为周围的**户提供小本技术指导。
2006年,蒋荣旭在认真调研市场后,发现高寨子镇地理条件优越、自然资源丰富,发展生态生猪**很有潜力,但是农户**模式单一,制约了这一让农民快速涨收入产业的发展。于是,他联合**大户赵连学、高秀琴等5人,成立了宁强县家生态生猪产业专职合作社,建立了家合作社党支部。他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以合作社为纽带,集合全镇**户的力量实现规模**,从而提高全镇**户的总体承受力。
转变理念,支部书记带群众养小猪大钱
蒋荣旭认为,一个成功的合作社就是要利用集体的力量,让所有成员都能依靠合作社发家涨收入,既然要做,就不能让合作社虚有其表。
蒋荣旭请专人为合作社制定了专职化架构,日常工作由理事会主持,成立了社员大会,规定了理事长、会员的权利义务,严格财务制度、会员(代表)大会制度,通过一系列的操作,使合作社正规运作
起来。
在日常运作中,蒋荣旭坚持要求**户共进退,以**规模化提高承受力,合作社现有会员120人,有1000头以上的养猪场15个,500头以上的**场30个,存栏600头母猪繁育专职村2个,、经营门点各1个,这些成功得益于蒋旭荣等人的努力,一个集产、供、销为一体的庞大网络初见雏形。
“技术是位的,再有钱都没用!如果不是合作社为我们搞技术培训、统一销售渠道,哪有现在的**规模”,**户许艳芳说。许艳芳家住高寨子村一组,从2005年开始的15头母猪,到现在存栏500多头生猪,今年上半年销售500头商品猪的规模,许艳芳打心眼里感谢协会对**户的支持帮助。
排忧解难,合作社成**户依靠
帮助会员排忧解难,是蒋荣旭为协会制定的宗旨,仅2009年一年,他就为养猪会员担保贷款35万元,协助会员贷款126万元,统一销售生猪3.8万头,生猪程序化免疫3.6万头,开展技术培训600余人次,印发科普资料1200余册,在政策宣传、信贷支持、生产用地、技术引进等方面为**户提供一条龙服务。
赵金莉是张家坪村一组村民,也是高寨子养猪协会的老成员,在看到蒋荣旭的成功之路后,2005年,她毅然投资20余万元搞起了生猪**。在协会的帮助和自身努力下,2010年,她的**场存栏生猪200多头,已销售商品猪104头。赵金莉说,凡是加入协会的**户都由协会统一联系销售渠道,每斤猪肉的价格还比市场上高3到5角。“跟着协会走,安全;跟着会长干,放心!”赵金莉的脸笑成了一朵花。
**户杨杰说,如果没有蒋荣旭在合作社,他们就只敢小打小闹,“现在合作社的会员加上**场聘请的工人有300来人,工人年工资达到1.3万元,技术人员年薪3万元是很平常的,可以说,合作社为高寨子镇解决了近300名农村剩余劳动力”。
“年内,我们计划初期投资120万元建一个大型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专门回收**户的猪粪,经处理利用在蔬菜种植上,同时再购买一辆货车用于扩大销售规模。”谈到合作社的长远规划时,蒋荣旭眯缝着眼睛,仿佛已看到了合作社给群众带来的美好生活。
(责任编辑:)
上一篇:生物动力拟开始大举进军中国饲草业 下一篇:南昌这月底投放4000吨储备肉抑制鲜猪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