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不是件简单的事情
- 段 4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小姐 4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小姐 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美女 1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美女 2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美女 1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美女 2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赵海璇 2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赵海璇 2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贺先生 1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沙 2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齐总 2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荣荣 2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薛 1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15241886937 1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在六合区东沟镇,一个占地110亩的大型现代化养猪场正在建设中,投资人是南京的养猪大户孙晓华。她告诉记者,养猪场预计明年4月建好,建成后生猪存栏数可达到1万头。
在南京,万头生猪**场还不多见,万头规模的个体养猪场更是几乎没有。在南京市场将生猪**业做得有声有色的孙晓华,20多年前从山西老家远嫁南京,当过菜农、摆过地摊,以其异常的勤劳与坚韧,闯出了一片天地。
别人还在老老实实种地时,她选择了经商
孙晓华老家在山西运城,高中毕业后在区广播站做播音员。1985年,其丈夫在运城当兵后复员,孙晓华放弃工作,怀着对大城市的憧憬,随其回到了南京。
到了南京,一切美好憧憬都被现实击碎。孙晓华的婆家在沙洲,年迈的双亲和两个弟弟挤在两间常常漏雨的茅草房里,全家人先吃螃蟹的生活来源就是几亩菜地。加上不适应南京的气候,她全身长满了红疙瘩,双脚肿得老高。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差距,使孙晓华数度落泪。
但是,开弓没有回头箭。孙晓华告诉自己,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没什么好后悔的。她回山西借来近万元,回来盖了3间房,又从公婆处分得了1亩蔬菜地,孙晓华算是正式在南京扎下了根。为了补贴家用,丈夫到附近的铁矿打工,种地的任务,全部留给了孙晓华一个人。
之前孙晓华从没种过地,但每亩地每年必须要交给生产队4000斤蔬菜,才能拿到粮票。孙晓华有些犯难,但她相信,别人能做到的事也难不倒她。她一边自己摸索,一边向别人请教,专种一些打秤、“冷门”的蔬菜,如冬瓜、包菜等,年就完成了生产队的任务。
种了两年菜,孙晓华不满足了,“光靠种菜,什么时候才能改变现在的生活?”要改变窘迫的生活,必须另谋出路。
孙晓华先尝试在家门口摆地摊。小摊的生意出人意料得好,腰包不瘦也非常丰厚。1个5分钱批发来的气球,能卖到5毛钱,一天下来,孙晓华能到五六十元。在当时,这可相当于别人一个月的腰包不瘦。孙晓华觉得,做小生意这条路走对了。
随后,孙晓华不再种地,又试着卖起鞋袜、服装等“大件”,摆摊的范围也从家门口扩大到西善桥、梅山钢铁厂一带,因为跑得勤、货源足,生意也越来越好,家里的经济条件开始改观。
“家里的台冰箱,就是用卖服装来的钱买的。”孙晓华自豪地告诉记者,当时家里的台冰箱,也是整个生产队的台冰箱,后来,家里又陆续添置了灶具、电风扇、电视机等。
做了几年的小本生意,孙晓华寻思着换种经营思路。但这一步却走错了。孙晓华说,当时只听说开饭店**,也没考虑太多,就投入5000多元钱,在朝天宫附近租了个门面,开了一家“北方饭店”卖小吃。开饭店门道很多,她这个外行人不易做好,饭店开了将近一年,生意一直上不去,她果断地关掉了店铺。
几乎血本无归时,她选择了坚持
(责任编辑:)
上一篇:“猪保姆”的**法 下一篇:农民工创业需要克服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