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五虎将:创始人们的故事
- 陈龙 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依萌 3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朱先生 1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朱珠 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 4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蔡文丽 4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蔡文丽 2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蔡文丽 4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胡先生 3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杨小艺 4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先生 3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黄城 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旭豪 1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黑皮 3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小五 1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小五 1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OICQ开始的互联网版本是和深圳电信合作,采取联合立项的方式进行。约定是由深圳电信出服务器和带宽,腾讯帮助做用户的软件系统给对方,双方早的约定是深圳电信出60万。拿着深圳电信给的60万和相关的服务器资源,腾讯开发出了OICQ。想不到的是OICQ出来后大受欢迎,腾讯上下都有些后悔,不想卖了,于是曾李青就耍了个花枪,他找到深圳电信局,提出要追加费用到100万,深圳电信的费用都是专款专门设计,不可能追加费用,于是,这事情就不了了之。
关于OICQ(也就是日后的)与ICQ的关联,并非重点,重要的是两者间的差异。虽然ICQ成名久矣,但它不乏弊端:比如,ICQ的全部信息存储于用户端,一旦用户换一台电脑登陆,以往添加的好友就此消失。此外,它只能与在线的好友聊天,而且只能按照用户提供的信息寻找好友。
这时的选择足以体现马化腾的特质:如果他只是一个技术人员,或许令其兴奋的,不过是编出一套服务器端信息保存的程序,但他所做的,是将前后两端的功能按照用户的需求有机结合。因此,OICQ甫一诞生,就具备离线消息功能,任何人都可通过在线用户名单随意选择聊天对象,它甚至提供个性化的头像。
这些看似细微的差异,至少在一个方面带来了截然不同的结果:当互联网通过网吧形式在中国全面铺开,把信息存储于服务器而不是用户电脑的特色,让 OICQ成为了每台电脑桌面上的必备软件,也几乎是每个来网吧的人时间要的工具。这让腾讯在不到一年间拥有了500万名用户–一个ICQ在中国从来没有获得过的成绩。
而这一利众服务的负面效应是,在缺乏可借鉴的增加腰包不瘦手段的情况下,腾讯缺钱。随着用户的增加,腾讯所需要的服务器数量不停增长。这一度迫使腾讯减少放出用户账号。
实在太大了,每个月要吃两台服务器,因此,想养却养不起,于是还是找下家卖。
腾讯开始是想仿照网易卖小本电子邮箱系整体样,帮电信部门做一套有用户数量的系统给对方,开始的希望是多多益善,但基本没有回音,连一套都没有卖出去。
此时到了1999年下半年,看着用户越来越多,想想索性以快速增长的用户作为引子把,就这样,腾讯的几个创始人一合计,决定出让部分股份,进行融资。
负责融资业务的本应该是CEO马化腾一个人的事情,不过,当时马化腾请他的创业伙伴,也是席运营官COO曾李青帮忙寻找投资,当然马化腾也跑,他是CEO,这是他份内的事情。
曾李青设计的是整个公司价值550万美金,希望融资220万美金,出让40%的股份。公司盘子是倒推过去的,因为当时需要220万美金这么多钱,而腾讯5个人一起合计的结果觉得只能让40%的股份。计划书写了很多稿,核心的一点就是需要钱来买服务器和带宽,至于创收模式,写的相对含混,更多是网络广告和会员费,那时还没有短信这一说,也没有想到动漫等服务业务,更没有提到,这基本上成为中国日后大成的互联网公司的一个特征,计划永远没有变化快。
今天的曾李青已经是中国号召力的天使投资人之一,但在当时,他并没有什么融资渠道,他觉得还是通过中间人帮忙都说,他个想到的是刘晓松。
刘晓松和腾讯的几个创始人都有良好的私交:刘晓松和张志东是同事,他们两人都在黎明电脑公司工作过,刘晓松帮深圳电信做过系统集成项目,配合刘晓松的正是曾李青,腾讯开始注册资本是50万,后来增资扩股到100万,曾李青对应的要交一笔钱,之前在深圳电信的曾李青次入股的时候已经是倾囊而尽,他去找了刘晓松借的钱。
相对当时的曾李青和马化腾,刘晓松是有钱人,但他也无法一下子拿出这么大一笔钱来投腾讯。刘晓松答应帮曾李青介绍人来做投资,曾李青自然高兴,并约定以融资额的5%作为股份送给刘晓松。刘晓松向IDG的熊晓鸽都说了腾讯,熊晓鸽和刘晓松同出湖南大学,刘晓松比熊晓鸽低3届。
(责任编辑:)
上一篇:有心机的小小创业者,年收入百万 下一篇:电子商务的钱都烧到哪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