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少售扩张真相:控制整个产业链?
- 尹韩币 2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朱东海 2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韩先生 3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韩先生 3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韩先生 3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郭捷珍 4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爱军 3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乐 2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 4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盛 2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 3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女士 1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马洪艳 3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 4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 1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 3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2009年已经在中国拥有156家门店、位居连锁百强第七的家乐福依旧不满意自己的开店速度,终于拿起了并购利器。近,家乐福通过与保龙仓合作的方式杀入以前从未涉足的河北市场。
这个新闻再次触动了国内少售行业的神经,也再次引发了大家对外资少售企业以及我国少售业开放所带来的风险的反思:是否会影响到经济安全?
先来看看外资少售企业在我国市场发展的惯用战略:先亏损,后创收。
我们认为,外资这种战略的用意体现于三个方面:一是利用低价策略,增强竞争力,提高占领市场的速度。二是从利润中提取资金,用于开设新店的投资,减少纳税额。三是增加合资者的经济负担,在适当时机迫使合资者减少股权,而自己以较好的价格增加股权。如沃尔玛在我国投资开设的店铺,在2004年初才实现收支基本平衡;麦德龙在我国投资开设的店铺,到2004年底仍在亏损。这样既影响了税收收入,也影响了我国合营者的利益。
于是,国内经常出现一些外资少售企业长期亏损而不倒的现象。
当然,外资少售扩张真相永远在那之外,它们所带来的风险还在后面。当外资少售企业通过开店、并购等手段迅速扩张,取得市场销售额控制权或者主导权以后。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风险。
先,国外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将大量进入。一些国外有竞争优势的商品,由于对中国渠道不太熟悉,所以现在进入的还不是很多,但是如果国外商业企业控制了国内销售渠道后,这些产品就会大量进入。目前,在一些日化产品中,沃尔玛公司和宝洁、家乐福和联合利华都有非常密切的合作。其实,麦当劳与可口可乐、肯德基与百事可乐的如影随形也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其次,产品在进入外国公司销售网络的时候将受挤压。其实,这种情况在国内已经出现了。为沃尔玛生产其自有品牌产品的加工企业通常只能拿到5%的利润,许多加工企业拿到的利润甚至不到1%。或许,这也正是沃尔玛在中国大额采购自有品牌商品的原因。
但是,长此以往,随着外资连锁规模的发展,肯定会带来中间商品牌和无品牌商品的增加,并逐渐取代中国的制造商品牌,这对我国整个后续工业的影响将非常大,有可能造成一些小工业、小手工业企业的崩溃或消亡。
除了向工业延伸外,外资少售现在也开始把目光瞄向了农业。沃尔玛就通过中国农业改革进一步收购好农田的经营权,收购之后变成集约式耕种,让农民为其打工。
显然,外资少售企业并非仅仅追求与国内少售企业进行争夺,它们是在做整个产业链的整合。换句话说,它们将来淘汰的不仅仅是中国少售行业,而是所有中间环节。
这不能不让人紧张。
再者,如果遇到自然灾害、严重疫情等而导致国内重要商品市场供应紧张的时候,政府调控的力度和实效有可能受到影响。2003年我国出现“非典”疫情后,一些城市的商品被人气高一空,政府决定从外地临时调运紧急商品,尽管调运成本比较高,但是政府要求少售企业不能提价。当时,北京本土的大型少售企业像物美等全部按照政府的要求不提价,受到了的褒奖。而在这些被褒奖的对象中,大家并没有发现外资商业的身影。
面对这些潜在的、可能会影响到经济安全的风险,我们该怎么办?
事实上,在全面开放的大背景下,对于外资少售业的凶猛并购,我们有效的对策几乎没有:以前没有,现在仍没有。
我们急切呼吁,面对外资少售企业的大举扩张,从维护经济安全的战略高度出发,我国必须尽快建立起少售业开放风险评估体系和产业预警机制。
(责任编辑:nli)
上一篇:开放5年,少售产业让人又喜又犹! 下一篇:网络少售----大势所趋 切忌头脑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