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陷阱汽车售后服务滞后成投诉热点
- 王 2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国栋 4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国栋 1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力 1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黄集 2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黄集 4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麻子 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麻子 4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梅 1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任 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扒糕紫 3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韩 1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杨邵 3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杨邵 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齐 4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案例1:合同陷阱卡住消费者
今年4月,尧先生在经销商处看中一款轿车,希望通过按揭的方式付款购买。当时该公司对尧先生承诺:预付20%付款之后,就可以每月按揭购买该款小车。尧先生当天交付了预付款1万元,并与该公司签订了购车合同。购车合同上明确了尧先生已交付预付款1万元,需预付20%付款后方能提车,之后按揭付清车款。
当尧先生去提车时,该公司却告知他必须支付30%的按揭款才能购买此款车。尧先生当即表示无法接受,如果该公司不能兑现当初的承诺,他将要求该公司退还其全部预付款1万元。该公司却说双方已签订了购车合同,预付款不能退。几次协商,双方仍然僵持不下。
自行协商无法解决,尧先生进行投诉。经过调解,该公司负责人同意全额退还尧先生预付款1万元。
评析>>>
近年来,购车消费纠纷呈上升趋势,主要体现在购车合同纠纷上。商家常常制订一些对消费者不利的条款,让消费者陷入合同陷阱。像尧先生这样的情况,虽然合同协议上写明了付款方式,但是却没有写明如果商家单方面违约,需承担什么责任,这就让商家有空子可钻。为此,提醒广大消费者,在与商家签订购车合同时多留个心眼,多问些为什么,防止商家玩合同把戏。
案例2:售后服务惹来麻烦多
“新买的汽车不到4个月,属于保修期间,有质量问题却不给退。”董女士近日投诉,要向车辆销售商讨个说法。
去年12月,董女士花了8万多元买了辆小车。今年4月,她发现车子在发动时身抖动得厉害。次日,她将车开到了经销商处检测维修。经检测,维修人员在维修接待确认书上写明原因——发动机抖动,有一缸不工作。
“发动机4个气缸,有1个缸不工作,显然是质量问题。在保修期间,应该给予更换,要么就退车。”董女士说,但当她向经销商提出要求时,却遭到了拒。经销商认为,经厂家派人第二次检测车辆时,认定为油品问题引发故障,不属于汽车本身的质量问题。厂家的技术人员给出这样的检测结果,却没有开出检测鉴定书。是否是油品问题造成车辆故障,成了调解时争论的焦点。
董女士认为,她在咨询了多个修理汽车的师傅后了解到,如果是汽油造成的故障,其他3个气缸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损坏,而不是像现在只有1个缸坏。董女士的爱人陆先生补充说,他们给车辆加油都在固定的一个加油站,如果是油品问题,那么其他的车辆也该会有问题。
经销商客服部主管黄小姐解释说,油品造成的故障,是厂家之前做的一个初步鉴定;换不换发动机,也是由厂家来负责。之后,经销商公司反馈,厂家将派出工程师对董女士的汽车进行第三次检测,这次检测之后的第4个工作日,他们会给出处理意见。但第三次检测还要涉及大规模的拆卸,董女士认为新车拆卸不妥当,不同意拆卸车辆进行检测。调解陷入僵局。
评析>>>
消保委在调解类似纠纷时并没有“裁决权”,许多经销商会找借口推脱,例如需要做鉴定,费用由车主出,或是车子问题已汇报给厂家,但厂家目前没有答复等理由。为此,提醒消费者,注重各种购车票据的保留与收集。如发票、购车合同、说明书等,这在今后维权中将成为很重要的凭据。
(责任编辑:xmwang)
上一篇:我国重型机械工业急需突破技术创新瓶颈 下一篇:汽车消费大讲堂:选车别忘了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