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节能环保 希望出台油耗标准
- 刘小姐 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熊 4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小姐 4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吴鹏 2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 2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先生 2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石富生 2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韩云 4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3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4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宗凯昊 1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宗凯昊 4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宗凯昊 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宗凯昊 4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姜林宝 3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 3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导读:我国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已经把汽车的节能环保推到了风口浪尖上了。鉴于我国能源结构缺油少气富煤的特点,随着我国石油资源对外依赖性的不断攀高,汽车产业要想能够持续发展,其发展方向有两个:
一是节能减排,降低汽车单位行驶距离的能耗和排放。二是电动化,实现从油向电的过渡,减少对石油的依赖性。
简单地说,就是“一节二转,节是基础,转是方向”
关于我国汽车未来的技术路径,也是众说纷纭,作者通过前面几个博文的分析,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中国的汽车节能减排电动化的技术路径,一定要结合中国的国情,走具有中国特色的节能清洁汽车之路。万不可跟国内外风,日本人、欧洲人现在开始刮纯电动风,我们也跟着刮纯电动风就不一定可行的。比如在德国法国,人家的清洁能源已经有很大的比重,搞纯电动是有基础条件的。我们不是,我们的电力供应在现在和未来几十年还主要是靠烧煤的旺电,清洁能源所占比重很小,排放污染不比汽油低。在此种大的能源环境下,不宜大规模推广纯电动。美国人搞所谓增程型纯电动,我们也跟着搞,美国人一家一个车库,家里充电很方便,即便这样,搞电动尝试了好几回,也没有成功。我国人民住楼房,充电很困难,基础充电设施投入很大,也很难。纯电动成本这么高,老百姓接受不了。我个人觉得,我们应当站在这些国内外汽车巨头的肩膀上去,综合他们的各种技术优势,加上自主创新,找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技术路线,后来追上是可能的。但不要为赶很而赶很,为技术而技术。赶很不是目的,找到符合中国汽车产业持续发展之道路,引导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出行方便的需要才是根本目的。而且,在目前阶段,要允许多种模式的探索和探讨,百家争鸣,终让市场来判断。
传统汽油机至少还有15%以上的节能空间,混合动力在市区则可以进一步节油20-30%。如果将高明发动机技术、混合动力技术和很微型汽车底盘相结合,做到百公里3升汽油+几度电是现实可行的,这样,我国汽车拥有量再增加3倍,以现在的汽油供油量也可以实实在在支撑数十年。
因此,我个人建议,我国应当采用的技术路径是:高明清洁的内燃机技术+外充电式机液电三元混合动力技术+微型轻量化的底盘技术。
2、 我们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规划中不能甩掉高明内燃机技术,如缸内直喷技术,混合燃料技术、涡轮增压技术等,两点理由,一是当前和未来几十年,占汽车市场主体的仍然是内燃机汽车,哪怕是插电式混合动力中,内燃机也是必不可少的。就像我们的社会一样,电动汽车是1-5岁的儿童,是长远未来,内燃机汽车现在是处于蓬勃生长的青少年时代,不能好高骛远,只关注长远未来,忽略已经或者即将成为社会主力的青少年,要立足现在,脚踏实地,稳步前行,千万不能头脑发热,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二是今后发展的各种无污染的液态新能源,也需要内燃机,假如未来若干年我们实现了煤变油技术的突破,解决了清洁能源供应问题,提高内燃机效率,不也同样需要吗?我们决不能只在一棵树上吊着,风险太大。一步走错,后悔莫及。
3、混合动力技术(含插电式)无论是否是过渡技术,都是必要的。根据我前面的博文分析可知,在现有技术水平下,混合动力汽车是节能省油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是节能和节油的兼顾,不一定节能但节油,纯电动技术节油但不一定节能。以前欧洲人美国人也反对学日本人搞混合动力,认为是一种过渡性技术,就别搞了,要直接上氢燃料电池或者纯电动,事实证明行不通,这种想法现在也变了,觉得还是日本人比较现实,宝马奔驰现在也纷纷推出油电混合动力节油汽车。其实道理很简单,就像人们要过河,河这边是烧汽油的传统车,河那边就算是纯电动或者氢燃料汽车,如果一步跨过去太难,何必不建座桥,或者在中间放块大石头,轻松走过去,而非得要去冒一步跳不过去,掉进河里淹死的风险?混合动力技术就是一座桥,它是不能省略的。再说了,也许这座桥随着其他技术的进步,成为长久的需要也是可能的。就像社会主义是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阶段一样,我们不可能一步跳到共产主义而放弃社会主义,那样就明显的违背科学发展观了。希望现在的行业实力品牌人好好学习邓大人的思想,别头脑发热搞一步跨越,还是摸着石头过河踏实。
插电式机液电三元混合动力与传动技术,是低成本实现汽车节能减排、由油向电过渡的桥梁:液压是爆发力强的短跑选手,电动是中长跑选手,内燃机是马拉松选手,只有把这三种不同动力形式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人们各种用途的需要的同时,达到的低成本的节能减排与电动化效果。
4、中国的汽车消费观念,要从根本上改变。发展的主流汽车,不能是5人座,1-2吨重的,政府要大力鼓励和引导发展1-3人座很微型车,重量只有300-500公斤宽度不到1米,速度不很过60公里/小时的很微型低速汽车来满足老百姓的日常出行需要。为什么?很简单:欧洲人、美国人能每家住一座独立房子,每人一辆车,我们十三亿中国人住不起,没有这么多土地,我们只能几十个上百个家庭挤一栋公寓楼。汽车也一样。如果我国汽车产业还学西方那样以目前的方式发展,每人一辆车,就是十多亿辆车,那么,道路怎么办,停车场在哪里?汽油、电力等能源从哪儿来?看看伟大的都北京,今天400万辆车就让其变成了“国内外堵”,开汽车比骑自行车都慢,还要多烧很多油,排更多的废气,何苦?其实汽车在大多数情况下,也就一个人开,没有必要非得摆那排场,都搞成5人座,车身比人体重20倍,既浪费空间也浪费能源。把车做小,小一半是可行的,这样,同样的停车空间和同样的道路,容量至少可以扩大一倍,能耗降低一半以上。更重要的是,现在的电池技术,基本能满足其电动化需求。
5、政府的补贴大小,不应人为的以技术路线来分高低,而应当以正比于节能或者节油减排效果来补贴。美国和日本的补贴标准就是这样的。我国应当参考他们的方法,找到一条更有效的激励途径。节约的能源才是清洁的能源。如和标准车型的油耗排放相比,综合节油减排5%,就补贴X万元,节油减排10%,就补贴2X万元。不管是谁造的车,不管它是电动还是别的什么方法,只要节能环保成本低,能被市场接受,就应当统一标准给予补贴支持。
小编点评
同时,也要出台更加严格的油耗标准,这样才能鼓励生产企业开发低成本取得效果节能环保的产品。
(责任编辑:小浩)
上一篇:金伯利钻石,女人的珠宝梦 下一篇:劳力士手表,成功人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