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美德教育着手幼儿谦让教育
- 伟 2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加盟 1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郑总 3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郝晓鹏 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石小姐 2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 2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星 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 2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杨伟 2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姬 3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 4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 3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戴海静 3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戴海静 2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周 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皓宇 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导读:
在传统美德教育中,谦让是一种良好的品德行为,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变化以及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这种谦让观点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质疑,一味谦让是否有利于幼儿公平竞争能力的培养呢?在以后的教育中到底是提出谦让教育还是竞争教育呢,美好的品德谦让是培养学生成长为有素质的人才的关键。
“谦让仿佛是一种美德,”学者梁实秋曾经就这样说过:“小时候读到孔融让梨的故事,觉得实在难能可贵,自愧弗如。一只梨的大小,虽然是微不足道,但对于一个四、五岁的孩子,其重要或者并不下于一个公务员之心理盘算。有人猜想,孔融那几天也许肚皮不好,怕吃生冷,乐得谦让一番。我不敢这样妄加揣测。不过我们要承认,利之所在,可以使人忘形,谦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孔融让梨的故事,发扬光大起来,确有教育价值,可惜并未发生多少实际的效果:今之孔融,并不多见。
教育孩子一味地谦让,实际上是对孩子心理上的一种“压服”,当我们要求孩子谦让的时候往往会加上诸如“你是个大孩子了”、“你是个好孩子”等等诸多的前提,让孩子终屈服并做出谦让的行动,孩子们在这种教育引导下的谦让更多的时候其实是违心之举。如一篇题为《从“分苹果”现象谈幼儿分享与谦让品质的培养》的文章中就举到过这样一个例子:一天午餐后孩子们去吃苹果。作者在观察中发现,先吃完饭的孩子走到苹果盘前仔细地端详一番后,伸手拿走了其中的大苹果,只有几位不爱吃苹果的孩子拿了小的,等到几位小朋友吃完饭时盘中只剩下了几个小苹果。作者想,难道孩子们不懂得相互谦让,没有分享的意识?围绕这个问题作者向全班幼儿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现在有两个苹果,一个大,一个小,那么你拿哪个呢?”令人惊讶的是90%的幼儿都说:“我把大的给别人,把小的留给自己。”因此作者也认为:孩子们会说,但在用行动表达时却截然相反,这充分说明了幼儿品德发展中出现了言行不一致的现象。
谦让教育变成一种对成功者的奖励,不一定就是一件不利于孩子们健康成长的坏事。而关键要处理好这样几个问题:
1.竞争必须是公平的。譬如乘坐公交车,教育孩子为老年人让座是应该的,但同样是孩子,在座位不够的情况下,通过一种竞争的方法解决座位的问题未尝不是一个较好的方法。当然,这并就是说让孩子们争先恐后直接去抢座位。
2.要有效地设计竞争的方法。就像前文提到的那位成功商人的聪明的母亲所设计的,让两位孩子通过劈柴比赛,的胜利者奖励大芒果一样,关键是竞争方法的设计。
3.无论是谦让还是竞争,都并不是浅层次上面的品德的问题,而要内化为教师和家长观念上根本转变。谦让和竞争并不是地相对立的,教师和家长不能一谈到谦让就一味地讲谦让,一讲到竞争就一味地强调竞争。而传统观念上一些强调谦让的东西,倒似乎更多地应该转变为竞争的方式,让孩子们更早地树立公平的观念,以适应未来社会的竞争。――而这并不妨碍把谦让作为一种道德范畴的教育。
小编点评:合理处理好谦让教育与竞争教育的关键,是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渠道。
(责任编辑:盼盼)
上一篇:亲子教育开启教育观念新渠道 下一篇:教育漏洞上课插嘴现象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