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低端用户移动互联市场未来
- 张 4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 1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苏先生 2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小姐 3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熊 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小姐 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吴鹏 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 4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先生 2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石富生 1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韩云 1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1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4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宗凯昊 4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宗凯昊 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宗凯昊 2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导读:
“移动互联”这个关键词,无论是手机终端厂商还是电信运营商都爆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甚至连互联网服务提供商也空前高调地参与了进来,瞄准手机和平板电脑用户出台了一些发展战略,这里面实在透露出了一些不寻常味道。
就商业模式而言,除了手机厂商能够卖出更多的智能手机,提升企业运营的毛利率和净利润外,其实运营商和应用服务商在当前3G用户规模尚小、智能终端不够普及、应用服务收费还是少数的情况下很难谈得上收益,但为何偏偏是运营商和应用服务商的激情格外高涨呢?
归根到底,还是个趋势问题。以微博为代表的移动互联应用市场从去年开始的突然爆发,让运营商和应用服务商看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前景,毕竟和PC互联网的用户相比,手机用户高达9亿的存量规模和SP时代积累下来的应用付费习惯实在太有吸引力了,就算成功打造一款每月收费两元的应用,只要有一半的现有手机用户使用,那也将是一个年收入过百亿元的庞大市场。更何况互联网应用服务市场本身就充分遵循“长尾理论”,无论怎么稀奇的个性化应用,只要依托于庞大的用户规模,就有可能得到商业变现。
终端厂商、运营商和应用服务商展开了不同的移动互联市场的开发战略,从而才导致了现在淡季不淡的异常局面。就终端厂商的情况来看,智能手机当然是掘金移动互联旺爆引发的换机市场的武器。
小编点评:智能手机并非开拓这一市场的先吃螃蟹选择,强化互联网应用功能的非智能手机有更大机会。
(责任编辑:测试)
上一篇:花样净水机售后很关键 下一篇:黑莓时代终如何应对结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