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殇”导致中电行业危机
- 李钰 4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子兴 3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子兴 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左达吉 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肖 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肖 4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武先生 3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家庆 1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文忠 2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侯 2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侯 3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黄婷 3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戴 3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3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龚小姐 1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云 1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救命稻草”
其实在上游投资的冲动中,等离子面板的投资似乎是更为适合中国企业的。Displaysearch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国内外等离子电视出货量同比增长35%至480万台,第二季度也同比增长53%,而液晶电视出货量增长只有22%。
有分析人士指出,因为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的投资动辄几百亿元,对缺乏资金支持的彩电行业而言很难承受,而且液晶面板的数量较多,大多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高昂的费或将成为吞噬中国彩电业利润的“黑洞”,同时液晶面板生产线建设是一个高昂的资本投入型产业,单凭一个或几个企业很难盘活整个棋局。
其实,不少彩电企业正紧盯等离子这一“肥肉”。2010年初,总产能达到216万片的虹欧等离子屏一期工程全面投产,同时虹欧等离子一期扩产项目启动,计划形成300万片的年产能,并在扩能基础上通过后期建设终形成600万片产能,成为国内外前三大等离子面板制造商。
对于后发的长虹来说,2006年仅用不到1亿美元的代价曲线收购欧丽安,掌握等离子面板的核心技术与生产线建设经验,其中包括欧丽安独有的无缝拼接等离子显示器(Multi-PDP)技术,以及300多项等离子。而在打破外资的等离子限制后,长虹又通过自主研发,在材料、器件、工艺和设备等方面取得了突破,获得了高达600多项。
长虹进军等离子屏仅仅是中国彩电行业转型的一个缩影,2006年聚龙计划夭折后,TCL、海信、创维、康佳等主流彩电厂商都通过合资、技术合作等方式建立了自己的液晶模组生产线,将对平板电视产业链的掌握程度从20%提升到60%。投资额一般在10亿元左右的液晶模组本来被看作是资金实力并不强的中国彩电企业转型升级的惟一可行的办法,然而在投资建立模组工厂后,彩电巨头们发现依然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尤其在液晶面板缺货时模组工厂基本停产,而液晶面板跌价时模组工厂也会出现亏损。
“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很可能使等离子成为中国彩电业的救命稻草。”罗清启表示,就液晶面板生产线而言,原始浆料、玻璃基板等基础原材料都要依赖海外进口,从这个意义上看,国内企业还是一个加工厂,只不过是产业链的长度得到延伸而已。但等离子却不同了,国内已经有相对完整的产业链了。
(责任编辑:思者)
上一篇:携手同望科技 创新行业发展新时代 下一篇:携手柯达 打造行业发展出众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