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儿童教育发展存三障碍是关键
- 刘皓宇 2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先生 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旦先生 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 3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邵 3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1 1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退信 1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陈秋芳 1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4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安志新 4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生 3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总 3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总 1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梁 3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梁 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梁 1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导读:
打工子弟学校作为特殊产物,至今,校长们仍觉得角色十分尴尬。在他们心中,自己既没有获得有关部门的认可,也没有得到社会的完全接纳。面对着与会导师,打工子弟学校校长们说,有一肚子话要说。
“流动儿童教育发展存在三大障碍”
就在学校逐渐扩大规模时,其所在的区开始整顿农民工子弟学校。当时,学校的气氛很是紧张,区联防队队员每天都守在学校门口,对前来送孩子上学的家长说学校已经被取缔。家长为了孩子能读书,天天跟联防队员吵架,以至于后来联防队员也懒得劝说,就空守在学校门口做个样子。
后来,在北京市残联副主席万嘉镠和各界人士的大力协助以及媒体舆论影响下,这所学校终得以保留。多年办学经历令他印象深的是,他的学校为了生存曾打了两场官司,而且都打赢了。在他看来,相关管理部门对打工子弟学校采取的是“暧昧”态度,也知道他们不该取缔,可是由于流动儿童教育问题比较复杂,责任不清,谁也不肯去主动承担并解决这个问题。甚至于出现这样特殊的情况:一位官员私下对他说:“你要是来找我,我只能取缔你,你就当我不知道有你这个学校,你就这么办下去。”
“改变不了现状,就先多给学生点爱”
来自重庆的打工子弟学校校长张丽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学校里有一个2年级的女孩子,整天不洗澡,班上的同学都躲她远远的。问她什么原因也不说,校长就带着她去浴室,亲自给她洗澡,换新衣服。
经家访才发现,这个孩子的家长都是做“棒棒”的,整天不回家,没有人管她的卫生。于是,老师就每天帮她洗澡,让她养成爱卫生的习惯。有一天,这个学生突然跑到张丽面前说:“老师,你穿得衣服真酷。”还给了她一个阳光甜美的笑脸。张丽知道,这个学生感受到了别人的关爱,从阴影里走出来了。
还有一位男孩从来不做作业,成绩很差,但她发现这个孩子人不坏,也很聪明。为了搞清原因,张丽就去家访,发现该男孩的父母都是卖菜的,即使在大雨天里,男孩也要在门口站两个小时等父母回家。张丽于是把教室钥匙交给这个男孩,嘱咐他放学后可以在教室里做作业,并鼓励他
“学生的能力没问题,缺的是舞台”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师叶鹏飞曾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学生家长并不认可打工子弟学校,认为打工子弟学校不是属于“自己孩子”的学校。在拆迁的时候,一位家长曾对他说:“拆就拆呗,反正是校长收益用的,在哪儿上不是上。”
叶鹏飞同时还发现,部分学生家长只是工作太忙,把孩子放到学校进行托管。作为一个长期关注流动儿童教育的学者,他建议可以让这些孩子毕业后进入职业教育体系,学会一定生存技能。
但他的看法并未得到所有打工子弟学校校长的认同,北京蓝天丰苑学校刘乙辰校长说:“我们学校的学生能力没问题,缺的是舞台。”她说,同样的卷子,她们的孩子答的比很多城市孩子好。
小编点评:流动儿童身上有着丰富的经历,也经受了困难的磨练,如果好好教育能成为人才,但如果不给他们舞台和希望,就很可能成为城市未来的安全隐患。
(责任编辑:盼盼)
上一篇:禁补令学校民主管理和政府教育 下一篇:教育公布重点领域综合改革试点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