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高校功利化办学趋向办学关键
- 王 1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纪光 3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纪光 4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杨 1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先生 3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2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云田 3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弱先生 4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贺 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余 3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庞女士 2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庞女士 3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范 2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冯 1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范 4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老师 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导读:
“**说”、“教师走穴风”,在近日举办的第四届复旦基础教育论坛上,复旦大学校长、**院士杨玉良等导师批判了社会及教育界某些人的功利化心态,认为教育不能只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学生的德性培养和责任感的培育。
大学校园依据功利的原则来评价、衡量教育行为的倾向越来越明显。例如,学生注重实用,只对专职技能和拿证书感兴趣,学习成了机械训练和应付考试的枯燥过程;教师科研太注重论文发表数量,导致学术研究成为机械化、低水平的复制过程;教授、博导对行政职务趋之若鹜;一些学校一味吹捧高就业率,强迫学生千方百计找单位盖章,结果导致大批学生“被就业”……目前象牙塔里面出现的诸多教育乱象,折射出当前大学教育的功利性,追求效益化和实用性。
如此现象值得反思。一方面,从外部来讲,大学正面临着市场化、功利化、大众化的多重压力,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竞争意识、功利意识、市场意识等纷纷跨越大学围墙,昔日宁静的大学校园不可避免要受到物质主义与工具理性的浸染。另一方面,从大学内部来讲,当前一些大学过度注重知识传授和专职教育,轻视人的根本德性培养,在办学行为上存在急功近利的倾向,部分教师心态功利、浮躁,不能“身正为范”,甚至给学生作了不好的示范,这些都导致学生产生功利化的心态。
一些大学功利化,什么都和钱挂钩,这是个要命的问题。高校的功利化办学趋向,不仅扰乱了正常的教育生态,而且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使得大学日益行政化、企业化、商业化,导致大学理念的异化和大学文化的式微,传统大学精神正渐行渐远。要从根本上制止高校“功利化”办学趋向,惟有重新审视大学制度,重振大学文化,重塑大学精神。
雅斯贝尔斯在《大学之理念》一书中开宗明义指出:“大学是一个由学者与学生组成的,致力于寻求真理之事业的共同体”,此语可谓道出大学之本质。大学的根本职责是追求真理,培养人才。如果大学的工具性被更胜一筹扩大,承载着越来越多原本不属于大学的职能,将会受到世俗、功利、物质、权势的沾染,导致大学异化。哈佛大学前校长鲁登斯坦有句名言,“社会变化得越快,大学这块变化相对较少、思想观念相对独立的领地就越有价值”。
小编点评:在高等教育对社会依赖度不断提高的今天,我们更需珍惜大学的“象牙塔”精神,坚守这一精神圣地,唯有如此,大学才能回归本位,创新社会风尚,充当社会的灯塔、人类的良知。
(责任编辑:盼盼)
上一篇: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建设全面提速 下一篇:教育指南大学体育怎样服务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