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悲剧深沉缘由借读费退休
- 吴奶奶 2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段 2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小姐 1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小姐 4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美女 4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美女 3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美女 4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美女 1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赵海璇 3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赵海璇 2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贺先生 4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2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沙 2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齐总 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荣荣 3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薛 4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导读:
近日删除了小学管理规程第十二条中的“可按有关规定收取借读费”的规定,使得小学收借读费无法可依。其实,我省早在2009年春季就已叫停借读费,但现实是,借读费取消两年后,家长们如要让小孩跨地段就读更好的学校,所要缴纳的“捐资助学费”比原来的借读费更高,这一现象在其他省份同样存在,如何让借读费彻底消失已成为一个社会命题。
第28次部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规章的决定》,对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中的12条规定或名称进行了修改,其中一条删除《小学管理规程》(教育委员会令第26号)第十二条中的“可按有关规定收取借读费”。一石激起千层浪,的这一举措,使得“借读费”再次引起热议。
与发改委就下发通知要求各省市各地自2009年起取消义务教育阶段借读费。随后,我省教育厅下文要求我省各地从2009年春季学期开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面停止收取借读费,各地、各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和拒执行。此前,省教育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三家联合下发的相关文件中规定,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对跨区域或学区招收的学生可按政策规定收取借读费,其收费标准委托各设区市价格部门会同财政、门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确定,并报省物价、财政、门备案。
捐资助学费收费更高
借读费在2009年各省市上下都宣布取消时,曾带给家长短暂的欢欣。网友“地球仍在转动”在“江西论坛”上发帖表示:“希望永远没有‘借读费’这一词汇了。”只是,就像网友“载水舟”所回复,“换个马甲继续收”的现实又让换汤不换药的捐资助学费流传到家长中间。要让小孩跨地段去更好的学校就读,不用再交借读费,但捐资助学费很难免去。如在省城南昌,小学六年或初中三年一共需要交4800元捐资助学费。同样的现象存在于九江、抚州等省内各地,在北京、重庆、上海等省外也存在,借读费取消的政策并没有让借读费真正消失。
“捐资助学费是家长自愿交,这是个人或企业对教育事业发展的一种自愿捐助,家长可以不交。”对于南昌市教育局计财处负责人的这句话,许多家长表示,如果不交就意味着无法跨地段到更好的学校就读。“为了孩子,你还能不去为教育事业做点贡献吗?”南昌一名家长李先生的话道出无奈。
教育投入与支出不均等
借读费或者现在捐资助学费是否一定要缴纳?学校与教育主管部门有何无奈之处?南昌市一所重点建设中学的校长告诉记者,取消借读费之后,门的生均公用经费是有所提高,但目前提高的程度还不足以缓解学校建设的经费支出。他说,在取消借读费后,捐资助学费都归入南昌教育会,会给学校返还一部分支持学校建设,其他的用于支持更薄弱的学校,包括支持学校硬件设施建设,资助学校家庭贫困教师、学生,如在过去一年里,农民工子女定点接收学校南昌三十中就获捐80万元用于学校建设。
“如果只收学生不收费用,在目前的财政投入下,学校无法支撑。”该校长介绍,学校跨地段就读的学生多了,教师、设施、保护项目都要随之增加,这些都需要经费来支持。
小编点评:好学校也未必适合每一个孩子的发展,家长应该让孩子去适合家庭经济条件、适合子女发展的学校,这样既不会有经济压力,也不会给孩子带来心理压力。
(责任编辑:盼盼)
上一篇:农民子女教育山寨园不容忽视 下一篇:安全教育重视勿把生命当儿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