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募会走上台前
- 李先思 3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 4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 1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陆少荣 3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辉 3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辉 2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周 1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周先生 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1 4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顾嘉乐 2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顾嘉乐 2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刁先生 1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刁先生 2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 1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 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 1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导读:
长期以来,中国的会都带有很强“官办”色彩,只有政府或者其授权的部门才有设立会的可能。而中国以往的慈善行为,也基本依靠公募会支持。
由于“官办”色彩浓重,这些会在资金筹集、善款使用和日常管理等方方面面,都难以脱离政府的控制和影响,民间捐赠的使用也往往与政府的财政资源混在一起,无法体现民间公益的地位和作用。这种混乱局面既与政府职能转变的改革大势不符,也抑制了民间慈善力量的*,消减了公益慈善行业的生产力。
2004年《会管理条例》的颁布,为企业和企业家回报社会、履行社会责任、参与公共事务提供了渠道。部分个人或企业终于可以成立自主管理的会,开始以现代慈善模式从事慈善事业了。
之后,中国的非公募会开始起步,数量增长速度之快,令人目不暇接,发展势头劲猛。根据第二届发展论坛上发布的《2009年中国非公募会发展报告》,2007年各省市有非公募会数量436家,到2008年就达到643家,2009年,中国的非公募会达到了846家。非公募会大有赶上并很过公募会的趋势。
非公募会在中国的崛起,无疑很大地改变了民间公益生态格局。非公募会相当于国外的私人会,富人或者企业通过成立会的方式,将财产以公益慈善的途径流向社会,特别是弱势人群,从而实现社会流水的再分配。这将有助于削弱贫富差距,从而维护社会稳定。
但是,相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民营经济的发展,非公募会的发展还是显得严重滞后。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一大批实力雄厚的民营企业家纷纷涌现,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越来越大。这也就决定了,民营经济应该是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主力军。而要想体现民营经济的出主力军作用,就必须通过发展非公募会的方式实现。
(责任编辑:齐齐)
上一篇:不是公募会而走上台前 下一篇:非公募会认清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