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募会激烈论争
- 张 1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宁 3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嘻嘻 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期望值 4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陈总 4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陈总 3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志龙 2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郑 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先生 3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先生 2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先生 3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史金升 1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钟敏君 3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焦启禹 2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黄 2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 3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导读:
非公募会在中国的涌现,对于促进我国公益事业发展、改变慈善事业体制格局,起到不可低估的历史性作用,它将背负起“中国第三部门”的希望。
国内相当一部分非公募会,也已经不再像原先的大部分会那样,还局限在传统的慈善捐赠上。而开始更多地通过资助本土的草根组织,再由后者去提供直接服务,以完成其公益使命。但是,并不是所有草根NGO都会因此而感激为其提供资助的非公募会。
事实上,当前公益慈善行业中被争论多的,恰恰就是非公募会与大量草根NGO的争吵。为此,在第二届非公募会发展论坛上,专门开辟有一个台上分论坛,供双方开诚布公地谈论解释矛盾。发言现场,很多草根NGO抱怨称,与非公募会打交道非常困难,“老逼着我们写项目计划书。每天不干别的事,一个核心就是一定要写计划书,而且每一个会的要求还都不一样,还要做PPT,还要飞过去给你们讲,哪还有精力、时间做项目?”
也有更多草根型NGO表达了对非公募会的期望。“我们以前11年喝的都是‘洋奶’,现在我们想喝一喝由自己会给予的‘母奶’。”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江源发展促进会的项目主任成林多杰,代表大量草根NGO发出了这样的呼吁。
无法否认,之前中国相当数量的本土NGO受到的都是国外会的资助。但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国外会的赞助越来越少,这就要求中国的非公募会尽快填补这块因国外会撤出而产生的空当。
但显然,并不是现已建立的这些资助型非公募会不好,而是这样的非公募会还太少,也就使得每一个非公募会都要面对众多渴望资助的草根型 NGO。据清华NGO研究所调查研究显示,中国各种类型的草根NGO数量差不多为200万~270万之间,且几乎个个都“嗷嗷待哺”。僧多粥少,就注定了大多数草根NGO很难得到非公募会的资助。
因此,解决办法只有继续扩大非公募会的数量。
(责任编辑:齐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