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汽车工业质量和价格对比
- 刘小姐 4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熊 3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小姐 1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吴鹏 4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 4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先生 4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石富生 1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韩云 3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3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2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宗凯昊 1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宗凯昊 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宗凯昊 1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宗凯昊 3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姜林宝 1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 2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导读:如果从质量和价格上来看,产自中国和俄罗斯这两个的汽车有很多相似性。
只不过中国目前汽车工业正迈开巨大的步伐前进,而俄罗斯汽车工业正在衰退,整天醉生梦死,俄罗斯人消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大量酒精。
但两国都具有相同的问题,缺乏新的汽车工艺技术,俄罗斯汽车工业还停留于前苏联时代,中国则在很久以前已经开始学习外国汽车工业模式,而现在中俄两国都在拼命试图获得拥有现代的外国汽车公司。
俄罗斯去年尝试收购欧宝,一刻功亏一篑,高尔基试图完整收购美国公司,终结果则是获得老旧车型及已经被淘汰的平台(克莱斯勒 赛百灵平台,目前投资上亿美元的平台几乎处于停产状态,高尔基宣布该平台可能于明年彻底弃用),而关于俄收购欧宝失利这事我更愿意解释为这已经很越简单的商业行为,美俄两国背后的政治较量更值得深思,俄自主车企到目前为止未能获得任何新的西方高明的平台工艺技术及整车厂。
但中国则是另一番景象,数百家中国汽车制造厂目前正进行兼并重组和收购过程,只有强大的才能够存活下来,中国公司正通过各种途径收购西方现代高明技术使自己变得更强大,典型的是吉利收购沃尔沃,俄媒认为吉利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很大,因为吉利得到中国政府支持,吉利总资产仅为29亿美元,这家在俄罗斯运作良好的公司没有足够的资金收购沃尔沃,吉利得到中国政府高层,所有利益相关者全力支持吉利透过收购沃尔沃进入国内外高明汽车制造商行列。
伏尔加同样推出发展计划,该计划波士顿咨询集团的导师参与规划,伏尔加主席卡马诺夫称:工厂期望至2012年,年产能很过百万辆汽车,按他的话到2011年底伏尔加推出全新车型,与雷诺-日产合作的B0级车型计划于2012年推出,进口平台上生产的车型将贴上拉达车标,2012-2013年计划出产雷诺和日产牌车型,拉达品牌车占总产量的70%。
俄分析人士认为年产百万辆车是伏尔加集团公司股东的共同利益,真正的生产计划可能会调整,且不止一次,伏尔加2010年很难摆脱亏损困境,挣脱亏损局面相信不会早于2011年,而到2012年伏尔加才可能稍有盈余。
伏尔加要想摆脱亏损局面则需要年产销50万辆车,如果形势好转,伏尔加于2011年可能达到产销50万辆的水平,到2012年则上升至55万辆,这仅是乐观估计。
09年伏尔加共售出349 490辆车,同比下跌44%,截止2010年2月份,伏尔加欠债750亿卢布,其中370亿卢布欠公司大股东俄国有“俄罗斯技术”公司的,欠银行380亿卢布。
伏尔加公司至2020年的战略发展计划正等待俄政府批准,雷诺-日产联盟主席戈恩不久前在莫斯科新闻发布会上强调,伏尔加目前由卡马诺夫为的行业实力品牌层全权负责,拥有伏尔加三分之一股份的雷诺准备提供咨询和其它的援助。
雷诺在没有获得伏尔加控股权之前,在伏尔加都不会有真正的投入,戈恩显然不想被伏尔加套上,雷诺静观其变,可能会选择适当机会介入,当然有待普京和萨科奇的全力推动,大的跨国战略合作与政治密切相关。
俄媒评价政府支持伏尔加发展计划是徒劳的,一次又一次支持发展自主品牌,注定未出产就已经过时的车型,伏尔加去年耗费几百亿卢布完全是白白浪费,花同样的钱中国公司成为高技术的拥有者,从而进军国内外市场。
俄罗斯媒体从去年开始,关于中国汽车工业的报道日见增多,其中不乏冷眼旁观充满嫉妒的文章,但也有中肯之言,总而言之,俄媒体敏锐的觉察到中国汽车工业的崛起,坦言俄罗斯汽车工业很难追上中国的发展步伐,有俄媒体称未来十年国内外汽车业将迈入中国时代。
小编点评:中俄汽车工业的对比
(责任编辑:骞来)
上一篇:国内外品市场正奔中国来 下一篇:对比汽车服务行业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