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标准执行半年 影响力微
- 吴奶奶 3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段 2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小姐 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小姐 4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美女 2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美女 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美女 2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美女 3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赵海璇 3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赵海璇 1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贺先生 2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2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沙 1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齐总 3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荣荣 3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薛 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导读:在中国电子展真明丽的展台上注意到,真明丽的LED产品按照美国能源之星的色谱图陈列展示,强调的重心落在海外标准上,而中国刚出台的数个标准并没有在厂商展示中得到充分体现。
标准在市场的适用度决定了标准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尽管LED标准、行业标准连续颁布显示相关机构出重拳规范LED市场的决心,但标准执行近半年仍难掩影响力式微的现实。深圳市艾比森实业有限公司区域经理刘少林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LED标准及行业标准制定尚不完善,缺乏LED寿命、色温、散热等关键性指标,导致设置的技术门槛过低,从而丧失了标准的指挥棒地位。
“中国在过去几年内从地方到制定LED标准的单位多不胜举,但是至今还是没有真正进入到正轨,可替换性和可流通性不足的问题明显存在。”郑浩闻进一步举例说明,LED产业聚集的南方依照当地的产业和环境特性思维制定相关标准,例如路灯的启动电源低温只适用在华中以南的环境温度。由于当地LED产业的技术和市场思维障碍,让出台的标准落入地域限制因而缺乏可流通性。此外,过多的指向性导致标准缺乏可替换性,例如非必要性的材料和特性限制。郑浩闻认为,在企业及相关产业机构没有足够的宏观及成熟的战略思维之前,强行制定的产业标准其实都是有问题的,失败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加。
LED产业链比较长,从上游的半导体到下游的传统模具组装,每个环节其实都关系到终产品的性能,因此标准制定的工作需要从多层面考虑。郑浩闻强调,标准制定时先应当思考目的和可持续发展性。以中国台湾为例,在LED路灯的标准制定上早于其他和地区,但是当标准出台时全台仅5家厂商通过所谓的标准,其可替换性和流通性便受到打击。
(责任编辑:小浩)
上一篇:规则出台 LED市场面临洗牌 下一篇:LED标准话语权考验企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