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车企技术鸿沟如何逾越
- 张健龙 1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小姐 3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吴奶奶 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段 3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小姐 2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小姐 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美女 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美女 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美女 1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美女 1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赵海璇 1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赵海璇 2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贺先生 1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3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沙 2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齐总 1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导读: 据了解,为了尽快达到《节能车目录》的油耗要求,自主品牌企业们目前均采取了增重、降低风阻等简单的手段。采取这种入围方式,值得我们探讨,为什么不通过提升发动机、变速箱以及整车匹配集成等核心技术呢?
据了解,《节能车目录》采用的油耗标准是基于《第二阶段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以下简称《第二阶段限值》)制定的,而其判断一辆车是否满足推广标准,主要考察两项关键参数:即整车整备质量(汽车自重)及百公里综合油耗。其中,整车整备质量从750 公斤以下到2510公斤以上,共分为16档,每档间隔110公斤到230公斤不等,整车整备质量越高,百公里油耗标准也放得越宽,油耗为11.9升,为5.2升,每档油耗要求均为《第二阶段限值》的80%。
如此一来,用增重来达标成了当下自主品牌企业的主要手段之一。此外,缩小相关外围部件或变窄轮胎尺寸,以降低风阻和减少摩擦进而降低油耗的做法,也被很多自主品牌企业视为上策。
政策的目的在于提升汽车企业尤其是自主品牌企业的核心技术。而在真正的节能技术方面(如发动机、变速器等),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的差距还很明显。从目录名单中就可以体现外资在传统节油的技术储备和水平上明显高于自主品牌。以上海通用为例,该公司在绿色发动机研发上已投入近11亿美元,陆续推出了包括S-Tec小排量发动机、Ecotec发动机、涡轮增压发动机、SIDI智能直喷发动机、S6六速手自一体变速箱以及国产化混合动力等十余款效果节能的动力系统。
而为达目的仅做做表面文章的自主车企,如何尽快缩短与合资车企的差距呢?这一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小编点评:为上目录自主车企只下表面功夫 技术鸿沟如何逾越
(责任编辑:骞来)
上一篇:批节能车目录自主品牌落下风 下一篇:节能省油且后期使用费用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