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超市再现关店潮 发展遭瓶颈
- 美女 1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美女 4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赵海璇 4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赵海璇 2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贺先生 2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2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沙 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齐总 3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荣荣 1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薛 3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15241886937 1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徐凯 2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薛先生 4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薛先生 3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秦妮妮 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秦妮妮 3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导读:随着国内个人购房的热浪此起彼伏和商业地产快速扩张,建材市场的增速令人称奇。因此国内外流通企业都将目光瞄准国内巨大的消费市场。
1999年,百安居正式进入上海,并迅速在国内大江南北遍地开店;随后,家得宝、乐华梅兰等多个外资超市紧随其后,陆续进驻中国,凭借全新的经营模式和很速的扩张态势,的确让国内家居企业感觉到“狼来了”一般,不寒而栗。当时,有不少业内人士预测,建材超市将对传统卖场造成巨大冲击。
但出人意料的是,建材超市这一新业态,并未随着房地产的行情水涨船高。从2006年开始,“洋超市”的道路就走的颇为吃力,2009年的金融危机无疑雪上加霜,也使得外资建材超市“噩耗”不断。2009年中开始,又是以百安居为,众外资卖场不约而同的在各省市范围内掀起“关店潮”。
京城“洋超市”半年内再关5店
“分钟寺店目前已经闭店整休、改造。”家得宝中国市场某负责人直言不讳,但对于盘整之后何日再开业,对方也未能给出答复,这不由得让人想起去年家得宝青岛店也是起初“闭店改造”,之后就此消失。无独有偶,据驻扎在店内的一家地板品牌北京的负责人透露:目前对方正在与我们商洽退货事宜。
分钟寺店是家得宝进入北京的创新推出店,在5月31日前完成甩货出清后,现如今走在分钟寺桥的三环主路上,已经看不到卖场的LOGO,只剩下毗邻的华润万家独守阵营。同样的命运还光顾了百安居,其亦庄店和健翔桥店在上半年先后关闭;6月6日,京城老牌家居卖场集美家居进驻回龙观,取而代之了驻扎3年有余的万家国内外家居广场。
有媒体报道,据不完全统计,上半年京城有5家家居卖场或关或停。究其原因,大多是“不**”所致。
百安居是来自英国的装修装饰材料大型连锁超市,年销售额在建材行业位列国内外第三;在美国本土拥有2000家店面的家得宝,发展势头正如日中天。
建材超市这个在欧美大受欢迎的业态,为何在中国步履艰难?
金融危机无疑雪上加霜使得外资建材超市“噩耗”不断
水土不服 建材超市发展需要新模式
随着国内家居企业的崛起,以及越来越注重细节的服务,建材超市固有的“一站式购物”、“安装、送货”等“一站式服务”已不能凸现优势;除此之外,建材超市国内外采购的优势,在国内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相反还受到了致命约束。
“由于我国建材厂家区域性比较强,其生产体系和规模大多达不到各省市连锁超市的要求,所以目前超市的供货商中有不少都是区域代理商,这些代理商通常都在传统卖场设有门店,为了支持在传统卖场的利益,他们供给超市的产品,多是该品牌的二、三线产品,在供价方面,超市也占不到便宜,大规模采购的优势难以体现。”一位业内人士如此表示。据了解,即使是厂家直接向建材超市供货,其保护代理商的现象也很普遍,因此,超市的“少售”属性也成为影响其自身发展的桎梏。
外资建材连锁超市正在远离国内家居建材市场
“中国的环境与国外环境有很大区别,不仅是市场的特点,而且在管理、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差别都很大。”乐华梅兰中国区总裁林伯怡这样告诉记者,“我们不能把国外的经营模式生硬地复制在中国,来倚靠加速开店求发展。”
与同行相继扩张又先后关店比较,乐华梅兰进入北京已经7个年头了,仅有的两家店面,即使在行业不景气的当下,仍然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因此,林伯怡认为建材超市作为一种高明的经营方式,如果不能得到好的发展值得人反思;“在其他欧洲我们可以直接复制一些模式,但是在中国行不通。应当结合特有的市场环境来研发出一种更适合建材超市生存发展的新模式。”
(责任编辑:小浩)
上一篇:儿童家具挣扎于质量漩涡 下一篇:跑马圈地 加速开店计划引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