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结合国内与企业的实际
- 康思仁 2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女士 3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搜嘎 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搜嘎 2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查 1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熊德花 2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吴翠花 3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肖红梅 2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陈列娥 1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 2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 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陈 1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杨 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先生 1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先生 1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先生 2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导读:中国企业要并购国内外设计公司,利好无疑是摆在表面的。如国内这些年来,虽然广泛的与国内外设计公司合作,但这些合作均处在不完整以及临时性质的合作层面上。按这样的发展趋势推算,能够将国内外设计公司收归企业所有,自然会比以往好得多。
然而,从国内这两年屡屡推新车的角度上来讲,可以看出设计已不再是企业的固有短板,它还涉及工程方面、发展意识方面、工艺深化方面以及竞争手段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所以,不考虑国内与企业自身的实际结合,勉强买进国内外设计企业,也不过是类似于国内外组成的团队,必然存在着好看不好用的问题。
客观的讲,国内企业能够扎堆人气高一家设计企业,其风险不但会表现在对方的哄抬价格上、还表现在企业自身能否驾驭的问题上,这都是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作为设计公司的生存与发展环境,往往只有在产业横向发展的情况下,才能更好的体现其生命力。而国内企业,虽然也需要横向发展,但远不够消化“平尼法瑞那”的创造速度……,所以,不能很好意识到这一点,就可能给企业自身背上一个更沉重的包袱!
如果能够将“平尼法瑞那”购置旗下,又能很好的为国内企业所用,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但如果出现了收购到了“平尼法瑞那”、又不能很好的与中国企业实际相结合的问题,那才是花钱买罪受呢!因为,汽车设计行业,毕竟不同于实体制造!纵然是宾主之间发生很大的矛盾,也不会影响实体的正常运转!而这种矛盾一旦发生在以思想和灵感为主的设计环节之中,那么就会出现很大的问题……。所以,国内企业需要购买“平尼法瑞那”,纵然就是理由再多也要三思而后行……!
同样,在群体收购的问题上,也需要考虑到前车之鉴问题。眼前就有“吉利”收购“沃尔沃”的例子,收购前群情高涨,收购后甚至连投降的概念都用上了,可想而知日子是怎样的……!而设计还不同于产业实体,它只能在产业内外繁荣与需求值过高的情况下,才能够发挥更重要的价值。而现在,国内市场正处于制造理念与制造技术转型期,更多的制造传统车型是否有前途,仍然是一个未知数。所以,企业谨慎对待收购问题才是明智的表现!
小编点评:不结合国内与企业的实际等同于做无用功
(责任编辑:齐齐)
上一篇:企业乐观预期催生了合资比例 下一篇:合资比例是否会出卖消费者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