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瓶颈制约中国汽车出口
- 美女 4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美女 2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美女 1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美女 2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赵海璇 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赵海璇 1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贺先生 3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3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沙 4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齐总 2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荣荣 2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薛 3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15241886937 2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徐凯 4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薛先生 1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薛先生 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导读:近两三年来,中国汽车出口每年保持跳高以上的增速,汽车被列为增长潜力的出口商品。从增长数据来看,汽车出口表面似乎一片繁荣,但繁荣的背后却隐藏着诸多隐忧,多重瓶颈制约着我国汽车出口的长远发展。
先,自主品牌汽车的质量和服务是出口的软肋。
在国内外市场上,中国汽车除规模太小、摊子太散外,汽车出口更普遍存在“低端市场、低档车、低价格、低利润、低质量”等局面。目前乘用车出口基本以中低档车型为主,市场也大都集中在非洲、中东、西亚及中南美洲等发展中;利润则更低得可怜,出口轿车单价正在以每年12%的速度下跌,其中自主品牌出口均价目前仅为4万元左右;面临的挑战就是质量关,汽车安全、油耗及排放等都面临着各国标准的严峻考验,尤其是欧美市场更是壁垒森严。
营销渠道及服务体系的建立不够完善。若不能在本地设厂,在国外建立庞大的营销、维修、服务体系将对国内企业造成巨大的成本压力。此外,国内汽车出口大多以小批量整车出口为主,批量小必然影响到营销渠道的铺设、少配件供应及维修服务,从而影响当地的市场接纳程度。
其次,研发水平低,国内外上的技术壁垒难以突破。
国内汽车出口,要面对国外市场严格的技术、油耗、排放等诸多标准的考验,而一些标准又往往和知识产权保护一起,成为发达阻挡发展中后发优势的天然屏障,甚至成为设置非关税壁垒及阻止高新产品生命同期向发展中转化的一种手段。
国内外发达的汽车市场对外在安全、环保等方面都有苛刻的要求。出口汽车的质量和技术性能都需要适应国内外市场上不同地区不同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地理条件甚至人文环境的特点,同时还面临着严峻的国内外竞争。目前中国汽车在技术上与国内外标准还存在很大差距,因此我们的汽车产品要想顺利实现出口,必须尽快提高研发力度,攻破诸多技术上的瓶颈。
第三,国内企业成本控制能力差,将直接影响出口竞争力。
成本控制是国内外汽车生产为重要的影响企业长远发展的关键因素。国内汽车企业由于规模偏小、国有体制粗放管理、与国内外汽车产业链衔接不够等原因,导致企业长期成本与短期成本、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控制都存在诸多漏洞。而随着国内外、国内市场石油、钢铁、电力等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汽车生产成本正不断攀升;运输及员工工资的上涨,也给汽车经营及出口带来更大压力。一方面出口单价并不比国内市场高多少;另一方面却要负担大量的出口开支,包括境外员工的工资及运费、关税及出口地的各种税费等,都削弱了中国汽车在国内外上的竞争力。
第四,弱品牌应对陌生市场,长期与短期利益难以兼顾。
国内品牌还不够强大,也是造成整车出口难成气候的重要原因。相对于一些跨国公司上百年的品牌积淀,国内汽车品牌的影响力及含金量都还太低,而一些跨国品牌早已形成品牌矩阵,构成了完整的产品链条,覆盖各个细分市场。相反,一些国内企业在品牌建设上缺乏全局的系统性思路,品牌架构也缺乏连续性,宣传公关缺少深度和广度。与此同时,弱品牌还要面对相对陌生的国内外市场,不同和地区、不同发达程度的地域,其复杂的法律政策环境及差异性较大的办事程序,都可能对海外市场的拓展形成阻力。
第五,对于合资企业的出口,话语权仍是绕不过的一道坎。
有关合资汽车企业的出口问题,实际上在合资企业初成立的时候,中方已经丧失了话语权。外方出于保护其国内外市场利润的考虑,在签订合资协议时,外方都会强调其授权销售的范围,这样就基本圈定了合资企业只能在国内销售的权限。因为跨国公司到国内合资的要目标是针对国内市场,其产品投放、营销策略、营销网络的建设在各国都有很强的针对性,若从中国出口到周边或其原有的海外网络中,势必重叠或冲突。但中国的合资企业大多与三大国有集团有关联,也不可能总局限于国内而不“走出去”,汽车出口仅靠民营企业力量又偏弱,因此中国汽车出口要想大幅度发展,仍绕不过争夺话语权这道坎。
此外,中国汽车企业除了急于开拓海外市场,而引发的无序竞争、互相拆台的自身因素外,国外的反倾销、国内外上的价格因素等外部环境的变化也制约着出口发展。缺乏品牌优势的中国汽车只能依靠低端市场取得短期利润回报,但这将给刚成长起来的中国汽车造成长远的不良影响。长此以往,中国车不仅可能成为“廉价车”的代名词,而且有可能重蹈纺织品、五金品既要彼此打价格战而自相残杀、又要为国内外频繁的“反倾销”而疲于奔命之覆辙。
小编点评:多重瓶颈制约中国汽车出口
(责任编辑:骞来)
上一篇:蓝光碟机面临边缘化尴尬 下一篇:等离子电视掀行业低碳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