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暖内衣竞争激烈亟待监管
- 阚新全 3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朱景 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沈 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樊建 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樊建 4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志飞 3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沈先生 3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贝 3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正阳 3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洁云 4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 2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姜 3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 1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龙 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董小姐 3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袁总 3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导读:
冬季的保暖内衣市场与往年一样,各大品牌、各路厂商仍然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各种噱头叫卖,各类促销手段比以前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一年一度的保暖内衣行业大战激烈上演,竞争依旧如旺如荼。保暖内衣市场,在产品、市场进步的同时,仍有很多的发展弊端。
今年保暖内衣市场与以往各个档次、品牌保暖内衣依靠价格、款式等传统的竞争方式不同。2010年冬天,保暖内衣行业的竞争重点转向了面料。“天蚕丝”、“天鹅绒”等耳熟能详的“天”字头面料以及曾经风光一时的“莱卡”等纤维产品已经显得有些落寞。“色拉姆”、“木代尔”、“依克丝”等等新奇“名称”却是纷纷涌现。
目前市场上,几乎所有的保暖内衣都有夸大宣传自己产品保暖效果的嫌疑。只不过各个厂家或者商家用的手法跟噱头不同而已。另外,除了保暖性能的夸大宣传,一些生产厂家和经销商还在此基础上给自己的保暖内衣衍生出一些莫须有的其他保健功能。
据部门介绍,多数内衣商家根本无法拿出权威检测报告,证明内衣具有宣称的发热效果。标签上注明的成分是:棉10%、羊毛20%、再生纤维30%、氨纶5%等。所谓新型高科技“发热”内衣,就是一件普通保暖内衣,价格却贵了3倍。
小编点评:保暖内衣厂商被利益所驱动,挖空心思想“噱头”,然后就开始向市场兜售。据了解,保暖内衣厂家在培训促销员工推销内衣时,专门一些新词汇来混淆一系列的概念,售价便能翻几倍,促销员提成也会随着销售增高。终,就是消费者稀里糊涂的就掏钱购买。
(责任编辑:盼盼)
上一篇:导师观点 价格决定市场 下一篇:豪华车企在华开设第二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