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价飞涨 造就了一夜实现梦想
- 张先生 2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石富生 4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韩云 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3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3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宗凯昊 3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宗凯昊 2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宗凯昊 1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宗凯昊 2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姜林宝 1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 4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国栋 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国栋 4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力 3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黄集 4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黄集 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导读:上午8点10分,亳州中药材交易市场铁门一开,阵阵人流涌进两个楼层,昨夜锁上的药箱和麻袋被陆续打开,原本空旷的市场瞬间人声鼎沸。
位于皖西北的安徽亳州,有“药都”之称,全城60%以上人口从事中药材生意,中国的药材交易市场就坐落于此。中国中药协会上周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过去一年里,中药中采用的草本植物,逾四分之一的价格上涨了50%至跳高,少数药草的价格涨幅在撑杆跳以上。中药材的价格走势,历来就是亳州地面上热门的话题,但今年,人们更渴望一夜实现梦想。
当地一名公务员告诉《财经日报》记者,他表兄从事中药材生意,年初买下了200多吨的天麻,“26块钱买进,180块卖出,整整了几百万啊!”转念想到自己每月不满300**的工资,他不禁叹了口气。
3个月挣够一年收成
在阚治东的回忆录《荣辱二十年》中,上海证券交易所当年的热闹景象,如今仍可在亳州中药材市场上寻到其影子。市场里,男女老少,黑压压的一片,当日价格表、出售和求购的广告牌到处都是,亳州人津津有味地炒着他们自己的“**”。
奇怪的是,这里很少有交易达成,多数“买家”只是问个价,而摊主似乎也并不急于推销货物。原来,偌大的市场内陈列的只是样品,若双方有意,取货交割都在亳州各地的仓库和冷库中进行,“场外交易,场内询价”,这种颇有些神秘色彩的交易方式在亳州司空见惯。
更奇怪的是,卖药材的是亳州人,询价的也多是亳州人。上述公务员告诉记者,外地来收购药材的店长大多数通过中间商,中间商就是亳州本地人,通过替店长砍价进货,取微薄的差价和服务费。“店长走几百吨货,他从中个一万来块钱。”
农民李运领在当地也是一个小炒家。四个月前,李运领还是个老老实实耕田的农民,年腰包不瘦不到2万,而在今年短短3个月中,他已够了以前一年的钱。8月份李运领以2**/公斤买进1吨多的槐米,9月份以3**/公斤卖出,并再次买入1吨多,至10月又以4**/公斤转手,如此净近3万元。
“拿我们当地话说,要发发得快,要砍砍得快。”李运领告诉记者,炒槐米成功是由于当农民的时候就炒过,今年又是跟着懂行的亲戚一起干。接下来他还准备炒薄荷油,而目前薄荷油已达18**/公斤。“这个风险很大,要不是以前也做过一些,现在可不敢做。”
但在亳州市场上,金银花却门庭冷落。去年甲流时期,金银花价格曾高涨一时,甚至达到过40**/公斤的天价。而如今,河北货仅14**/公斤,山东货18**/公斤,较好的河南货也已回落到265元/公斤。
当记者在一个摊位表示要买入金银花作囤货时,看摊的老大爷显得很惊讶,“很少有人囤啦,明年会不会涨,这个谁也说不好。”
明年行情难判断
在药通网的历年数据记录上,记者看到,亳州的四大药之一白芍,往年一直维持3元/公斤的价格。药通网主编郑智文回忆,2003年时,每亩白芍种植成本为80**~100**,而按照1亩收成800公斤来算,每亩腰包不瘦为150**,加上中药材种植对人力要求很高,多年来腰包不瘦都很低,农民没有种植积很性,五年一收的生长周期,更使得其存量逐年下降。终于在今年供求关系骤紧,使得白芍一跃达到19元/公斤的价格。
而亳州一家大型中药企业的一位采购员则认为,产地气候原因是推高价格的直接因素。如今年甘肃大旱,党参价格从2**/公斤上涨50%;云南先旱后涝,三七价格疯涨至40**/公斤;山西也是先旱后涝,使得山萸肉价格从3**/公斤升到80~9**。不过,“价再高也得采购,每年的库存量是固定的,要达到。”据上述企业一名采购经理介绍,公司正在兴建更大的仓库以应对突如其来的药材短缺。
与此同时,近年来中药材的“倾向”消息也不断。亳州市地产中药材栽培技术研究所总经理邢振杰就观察到,自今年8月9日“很级”传闻一起,药材价格“一夜之间就涨了”。比如太子参从2**/公斤涨至7**/公斤并一路走高至30**/公斤,而用于抗病毒的桔梗也从6**/公斤涨到9**/公斤。
在这种形势下,一些大企业近年来逐步囤积中药材原料,进一步促成供求关系紧张。今年业内大户康美药业(600518.SH)就受益于此轮三七价格高涨,交出漂亮的财报,三季报显示净腰包不瘦增加60.79%。邢振杰认为,大企业的囤货也对价格上涨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游资炒作则被认为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有业内人士表示,中草药产地单一、收获季节集中,产量不大,炒家不用耗费太多的资金就能控制单一药材的价格,容易形成炒作。
但药材价格上涨过快也给不少药厂的生产带来困扰。据东广新闻台报道,上海雷允上药业公司相关人士承认,因中药原料价格上升成本倒挂,已减产板蓝根颗粒和感冒退烧颗粒两款中药。上海中药相关负责人坦言,很多上海药厂已停产部分中药饮片。
暴涨的价格激发更多的人想分一杯羹。近一段时间,来邢振杰所在单位拜访的人络绎不,多数是来讨教该种何种中药材。一名三十来岁的山西妇女找上门,称自己有近千亩地准备种中药材。另一位山东男子也找到邢振杰,表示将用200亩地种植中药材。“一看,什么人都来了。”邢振杰笑着说道。
小编点评:像邢振杰、郑智文这样的内行,身份就如同证券界的分析师,但对于中药材的高风险,仍显得十分谨慎。“预测可真说不好!”郑智文表示,尽管今天高价吸引种植商进入,但并不表明药材价格会迅速回调,因为不少药材是多年生植物,增产效应在短时期内没法显现。邢振杰则认为,随着流行性疾病的升温,需要密切注意各种消息,可要他说说明年价格还会不会走高,他摇摇头说道:“太复杂了,谁知道呢。”
(责任编辑:丿丨丨)
上一篇:国外职业农民培训教育启迪 下一篇:牛奶涨价 乳制品市场刮起涨价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