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规划创新 提升产业层次
- 王 3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纪光 4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纪光 4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杨 3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先生 4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4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云田 3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弱先生 3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贺 3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余 4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庞女士 2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庞女士 3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范 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冯 1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范 1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老师 2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导读:三门县现代农业园区传来好消息:截至目前,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园区创建点已获批准;园区内批主导产业示范区和精品园区建设项目已上报并进入建设期;围绕园区批项目的水网、林网、路网等基础配套设施已开工建设;资本对接、项目引进工作有序推进。
三门县现代农业园区位于距离县城20公里的六敖北塘,2008年12月开始谋划建设,业已成为三门发展现代农业的总抓手和新平台。
确定运行模式 坚持规划创新
三门县现代农业园区创建伊始,政府搭台+企业运作(外来企业、集体公司化)+社会参与(农户)的经营开发模式,和“一心四轴八片区”的总体布局就已确立。三门县农业局有关负责人认为,开发模式与总体布局的科学确立,是现代农业园区得以顺利建设的主要保护。
据介绍,政府搭台+企业运作+社会参与的运行模式的特点有二:一是三级主体。成立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行业实力品牌小组及办公室,作为政府主体,负责整个园区的规划统筹,协调管理;成立三门北海大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作为建设主体,负责投资、融资、争取项目、园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引进资本,作为市场主体,按照园区的规划承租农用地或购买建设用地,并吸收当地农户参与农业生产活动或直接参与具体地块的农业开发。二是二级开发。一级开发负责建设园区公共设施,开发环境资源;二级开发负责建设园区具体地块产业项目。
去年5月,根据创建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的要求,三门对现代农业园区总体规划进行了修订,实现了规划高起点、园区项目化,并相继编制水系防洪、道路管网和整体风貌等配套专项规划。同时,编制通过了《三门县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建设规划》,设置了水产喂养、柑橘种植、蔬菜种植等三大主导产业示范区和葡萄、水产喂养、虾菜轮作、蔬菜、禽类喂养等5个精品园。
目前,综合区正式获批,成为浙江省25个批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园区创建点之一。
加强基础投入 对接资本
根据“中心开花、两翼推进”的开发步骤,三门现代农业园区以路网、水网、林网为重点,先围绕核心区,形成完善的基础设施。
目前,园区主入口农博大道已经完工,东西向主干水系10公里长的环塘河、中心河清淤、驳岸、绿化工程进场施工,项目所需沟渠正在修复贯通。核心区块2000亩农用地和100亩建设用地投资项目全面建设,已完成工程量的50%。
为了支持建设的顺利推进,三门整合资金5610万元投入园区,用于政策处理和前期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呈现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
如何更好地引进项目?三门的做法是:通过各大媒体与相关展览会大力宣传三门农业园区,吸引一大批资本进驻。目前,园区已引进浙江春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浙江神州农业有限公司等企业进驻,并与浙江海味鲜食品开发有限公司、台州华龙工贸公司等多家企业达成投资意向。
提升产业层次 促进土地流转
创建之前,三门现代农业园区原址内有水产喂养基地、西蓝花种植基地、西瓜种植基地和柑橘种植基地等,但都以粗放经营、露天种植和简易大棚为主。园区创建后,园区挖掘资源禀赋,选择水产喂养、柑橘、蔬菜瓜果为主导产业,并将虾蟹集约化喂养、葡萄大棚种植、蔬菜大棚种植、虾菜轮作、珍禽喂养加工作为园区精品建设工程。同时,园区内的农业休闲观光、农渔产品加工和商贸物流功能区也将成为延长产业链、提升产业结构的扎实平台。
建设农业园区,解决土地流转问题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弯。三门现代农业园区综合区总面积达2万多亩,包括村庄用地、建设用地、农用地等多种性质用地,这更增加了土地流转的难度。为此,三门出台相关政策意见,对一次性流转时间在5年以上,流转面积在50亩以上的农户和村集体,每亩奖励15**。同时在流转中坚持“依法、有偿、自愿”原则,通过宣传发动和充分的联系、沟通、解释,制定整体的流转文本。选择从村集体土地进行突破,通过引导分步推进。
小编点评:至今,园区已集中流转土地近3000亩,核心区块2000亩土地已整体租给企业开发。同时在前期核心区流转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土地流转长效机制,组建乡镇级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对意向流转的土地信息及时进行登记,明确供求关系,让土地流转作为园区一项正常开展的工作。
(责任编辑:丿丨丨)
上一篇:龙虾**严格质量安全控制 下一篇:八大支柱产业及重点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