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农生态农业园 涨腰包不瘦新渠道
- 刘小姐 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吴鹏 2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 1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先生 1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石富生 3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韩云 1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4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2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宗凯昊 4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宗凯昊 3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宗凯昊 4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宗凯昊 2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姜林宝 3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 3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国栋 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国栋 4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导读:昨天,海盐县于城镇江渭村农民沈培君回家后,特意来到强农生态农业园转了转。
自从老沈家将土地流转给该农业园后,土地腰包不瘦一年内增加了十多倍,达到了14000多元。强农生态农业园在循环种植喂养的基础上,招收流出土地的农民为农业工人,为当地农民增添了新的增收渠道。
如今,该县改变以往单一落后的农业生产模式,以“农场主+公司”等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也让全县农民坐上了增收的“快速列车”。
农业园带动农民增收
通过农民流转出来的土地,强农生态农业园集中喂养蚯蚓和种植猕猴桃与蔬菜,带动当地农民走上了共同涨腰包不瘦的道路。据沈培君介绍,前几年,土地带给他家的腰包不瘦每年不足100**。去年土地流转后,他去了县城的一家企业当门卫,每月腰包不瘦600多元。老伴范大妈则成了强农生态农业园聘用的农业工人,每月也有好几百元的腰包不瘦。据强农生态农业园负责人介绍,像范大妈这样由农民转变为农业工人的,在江渭村有100多名,“还是那些地,还是那些人,可经济效益增加不少,农民腰包不瘦和以往相比也大大增加了。”
强农生态农业园计划用3至5年时间,使园区的总面积达到1500亩,并运用现代农业技术和装备,将生猪清洁喂养与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有机结合起来,限度地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率,实现了猪粪—发酵—蚯蚓消化喂养—有机肥料(生物)—无公害农产品的链式转化。
农场主与公司实现双赢
“农场主+公司”的农业生产模式,正成为海盐现代农业的主导模式。上个月,海盐县批取得农场经营资格的15个农场主,带着2000多亩土地,和浙江万好食品有限公司签订了集体合作协议。
去年,万好食品有限公司引进了一个速冻蔬菜项目,等今年3月该项目投产后,预计将年产1万吨速冻蔬菜,产值近7000万元。“他们有规模化的农业种植基地,我们有高明的管理方法、的种植品种和成熟的销售渠道,我们的合作**会给双方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万好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马春峰表示。
番薯的身价翻了几番
原本只具备食用功能的番薯,竟然成了盆景。海盐县农发薯类科技有限公司的另类发展模式,让番薯的身价翻了几番。据介绍,紫番薯的叶子能吸收辐射,由紫番薯制成的盆景深受办公室白领们的青睐,在花市上每棵能卖到18元。
据农发公司总经理叶震洲介绍,以往紫番薯只是食用,并且烹饪方法单一,口感欠佳,市场价格低,经济效益不好。去年,该公司与浙江大学合作,根据紫番薯根系发达、容易栽培、具有观赏性和抗辐射的特点,推出了紫番薯盆景。观赏性紫番薯的生命力很强,一般常温下可放置1年多,只要每隔一周换上新鲜的自来水即可。“这样一来,紫番薯的附加值就增加了。”叶震洲自豪地说。
小编点评:强农生态园只是海盐传统农业转型的一个缩影。
(责任编辑:丿丨丨)
上一篇:返乡创办养殖场 总结失败经验 下一篇:两个球迷都想开球迷用品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