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产品,打造品牌
- 张 2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 3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苏先生 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小姐 3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熊 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小姐 3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吴鹏 4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 4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先生 3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石富生 1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韩云 1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2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4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宗凯昊 3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宗凯昊 4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宗凯昊 3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导读:对于这些企业来说,明智之举应是冷清形势,持之以恒地改进产品,打造品牌。 正如奇瑞和比亚迪前两年所经历的那样,靠一些临时的措施,比如增加车型和扩大经销网络,销量虽然能在短期内获得迅猛的增长,但终究难以持续。
随着小排量车购置税优惠政策终告结束和国内外品牌纷纷推出低价小车,中国本土品牌汽车制造企业在国内市场上的份额很有可能会持续下降。
那么,本土品牌该如何应对呢?其实办法只有一条:它们应该耐住寂寞,着眼长远,潜心提高产品质量,改善品牌形象。过去两年中,以生产小型轿车为主的本土车企无疑是小排量车购置税优惠政策的受益方,它们的市场份额因此稳步上升。
现在,各个厂家正陆续公布1月份的销量。从已披露的数据看,国内外厂商的销售增长幅度基本在20%以上,豪华品牌仍保持去年的增长势头。相比之下,本土企业的销售大多缺乏后劲。事实上,国内自主品牌乘用车的销售2010年已显疲态,市场份额去年1月曾达35.1%,后持续下滑,所以全年仅为31.9%。
中国市场的巨大规模和潜力正使得原本专注于生产10万元以上轿车的国内外厂商放下身段,竞相推出为本地市场定制的低价产品。这些车型对中国二三线市场的渗透非常迅速。去年年初上市的起价为6万元的雪佛兰新赛欧当年即成为国内次紧凑型车细分市场销量排第三的车型。
不断有国内外品牌计划为国内市场开发和销售低价车型的消息传来,其中包括福特、本田和丰田等。凭借品牌优势和颇具竞争力的价格,这些车型将进一步挤压本土品牌的生存空间。 在不利的市场竞争态势面前,本土品牌想要在短期内夺回市场份额谈何容易。 和国内外企业相比,国内车企为薄弱的仍是品牌号召力。这一点过去几年总体上未见改善。
小编点评: 随着小排量车购置税优惠政策终告结束和国内外品牌纷纷推出低价小车,中国本土品牌汽车制造企业在国内市场上的份额很有可能会持续下降。
(责任编辑:骞来)
上一篇:黄金市场方向即将清晰 下一篇:三四线市场未来市场主要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