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富第1站

  • 金牌商机
  • 推荐项目
首页 >新闻资讯>美食餐饮>小山村种出有机稻米 发家涨腰包不瘦

小山村种出有机稻米 发家涨腰包不瘦

您可能感兴趣的项目78%用户关注的赚钱项目
  • 丁 3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 2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 1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石小姐 2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石小姐 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3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2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马 4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史 1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杨梦婷 1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林先生 4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林先生 3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彭婷 4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冯茜 1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小姐 4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小姐 3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换一换

导读:今年,省农科院导师吕世华在简阳、资阳、郫县、内江建立的四个有机稻试验点均获成功,平均亩产1000斤有机米,这是我省次成规模地种出有机米。

在四个实验点中,简阳市东溪镇刘家村九组很有代表性——这是个因路不好走让人觉得非常偏远的小山村,虽处在全省早开始试验覆膜水稻技术的简阳市,但自身却很迟发展覆膜种稻技术,也就是说,这是个有点闭塞的小山村。那么它有什么优点被导师看中,进而进行有机稻种植实验呢?村民又是如何一步步接受有机稻独有而严格的种植方式呢?

金黄的阳光,给冬日里小山村带来阵阵温暖。

“我们生产的有机米是镇农技服务中心统一定的价,4元一斤,同现在超市里卖的泰国米价格差不多。”11月30日,抱起统一包装的有机米,简阳市东溪镇刘家村九组马品生淳朴的脸上露出笑容。

马品生有很多值得高兴的理由。他们这组的田都在山冲的沟槽里,由于冷浸和夏天干旱缺水,产量很低。而现在,通过运用省农科院导师吕世华的技术,他们不仅实现抗旱稳产丰产,还通过进行有机稻种植,在同样面积的土地上,创造出更高的**。

技术推广 一波三折

种有机稻,要使用覆膜种稻的技术。在刘家村九组,这项技术的推广一波三折。

从头说起。

在刘家村九组的人看来,他们这个地方穷、偏,还有全镇烂的路,出门基本上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2003年,省农科院在简阳市试验推广覆膜水稻,他们虽然很早就知道,但“不方便出门去学,就没有跟到种。”

2006年,我省遭遇特大干旱,在焦灼等待天气的变化中,九组的水稻一直拖到6月下旬才栽下去。这一年,很多农户颗粒无收。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临近的新盛村由于运用覆膜种稻新技术,亩产一般在1100~1200斤,高的达到1300~1400斤。九组的人自发组织去参观,边看边感叹:“你看人家的长得好好,这才能到钱嘛。我们的田,种子用了,肥料用了,人工用了,结果肥料钱、人工钱都收不回来。”

组长马品生同几个人去村上、镇上找干部,要求在这个组搞旱育秧和覆膜栽培水稻。

在镇上的技术支持下,九组2007年全部实现旱育秧。但覆膜种稻参与的人很少,大多数人觉得前一年的大旱是个偶然现象,而覆膜种稻虽然抗旱,但成本较高,因此仅有包括马品生在内的4家人试验着种了大约6亩。

没想到2007年依然干旱,结果覆膜种植的水稻亩产达到1200~1300斤,没覆膜的同2006年差不多。

观念转变,源于鲜明的对比。2008年,九组一些有见识的村民搞了10来亩覆膜水稻。

这一年,赌气候会好的人赢了,2008年虽然前期有点干,但后面雨水较多,风调雨顺,适合农作物生长。

在这种情况下,对比依然明显:马品生精心种植的覆膜水稻亩产达到1600斤,另外十来户农户一般亩产都在1200~1300斤,没有覆膜的农户,也获得不错的收成,亩产在800~900斤,但没覆膜的农户怎样验收,就是没有田能亩产上千斤。

这样明显的产量差异终于让九组的人都服了:“反正种一亩水稻,种子、肥料、、人工都投那么多,覆膜水稻一亩就是多投5**化肥袋薄膜钱,可要多收300~400斤谷子,多卖几百元,咋不划算呢?并且也不用担心以后老天爷变脸大旱了。”

2009年,九组118亩稻田,除了顽固的一户人,都实行了旱育秧和覆膜种植。组里那个顽固的人今年成了大家的笑谈,“他田里的杂草比秧苗还长得好,一亩只收了100斤左右。”

偏远山村 独到优势

九组虽然偏远,但在导师看来,这里恰好有它的优势,“这里生态环境好,空气质量高,是适合搞有机稻种植的地方。”

其实真正让导师下决心选择他们的,恰好是马品生等人从2007年开始推广覆膜栽培水稻技术以来,所表现出来的积很性和创新精神。

2009年4月东溪镇组织一批村组干部去资阳市雁江区响水村参观,刘家村去了七八个村组干部,由于刘家村太穷,吕世华还赞助了他们来回的车费和伙食费。

“看到响水村厢面那么平整、栽得那样整齐,非常规范,让我也很有信心,决心回去把我们组的覆膜水稻也要做成响水村的样子。”心里震动不小的马品生回去后马上找到一个懂木工的村民,让他做一个覆膜水稻标准化栽秧的打孔器。结果那个村民在砍木头时,不小心把斧头掉下去把脚打伤了,打孔器没有做成功,但九组种植的覆膜水稻却是这个村规范的。

马品生自己办有一个存栏3000只的小型蛋鸡养殖场,2008年,他自己搞起了试验,他的覆膜水稻用鸡粪作底肥,没有用化肥,打了些,结果发现长势很好,产量同用化肥差不多,但减少了化肥的投入。

有种植覆膜水稻的基础,有接受新生事物的精神,再结合这里良好的生态环境和马品生养鸡场的大量鸡粪,吕世华和东溪镇农技服务中心主任袁勇决定把有机稻的生产试验放在九组,他们坦率地问马品生:“种有机稻是不打的,你担不担心?”

“我不怕!”马品生此言一出,吕世华和袁勇相视而笑。

于是,九组组长马品生和动员起来的10户人,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始种植7亩有机稻。

种稻以来 **

种植有机稻重要的是不能打、施化肥。但水稻的病虫害多,农民们早已习惯了用药控制的种植方式。马品生相信导师,但其他参与试种的农户还是有疑虑:就像一个人难免会生病一样,如果他不吃药,怎么能长得大呢?

怎样才能打消村民的疑虑?

袁勇给出承诺:“镇上补助地膜,亩产值不低于覆膜常规种植,如果低了,由东溪镇、吕导师来补偿大家。”

袁勇的宣传,让参与试种的村民吃下定心丸。刘敬丰是其中一位。

刘敬丰充满信心地搞了7分田,收下来一算,亩产1070斤,以2元一斤的价格被镇农技服务中心统一收购,7分田的谷子卖了150**,他高兴惨了:“创造了种稻以来这块田的**。”

九组试验种植的有机稻,严格采用吕世华提出的“好抗病早熟品种+覆膜栽培+频振式杀虫灯”模式,坚决不准施用化肥和打,结果熟期较一般杂交稻提前半月,亩产在1000斤左右。

模式和结果清晰,马品生很快就算出了大致**,“稻谷每斤2元,亩腰包不瘦200**左右,由于不用化肥、,减少用工,亩纯腰包不瘦150**,相当于一般覆膜水稻**的3倍。”

刘家村九组试种有机稻获得成功的消息传出,简阳市农业局的科技人员都不相信,因为在大家的印象里,不施化肥不打的有机稻产量是非常低的。

还有一个让大家质疑的理由,就是今年简阳市的稻纵卷叶螟、稻曲病发病比较厉害,稻纵卷叶螟发生率达50%左右,稻曲病发生率20%。为弄清是否属实,简阳市农业局专门派植保站的科技人员前来调查。

调查结果让植保站科技人员信服,“有机稻田中一代螟虫的病情指数比大面积种植的水稻田还要低。稻纵卷叶螟、二代螟、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等病情指数都很低,都在安全可控范围,不需进行防治。”

这得益于吕世华提出的有机稻种植模式的妙处:“有机稻品种的抗病性是防病的关键,所以先要选择抗病品种,选熟期较早的,是出于早收成、少生病的考虑,因为四川水稻生长后期高温高湿,很有利于病菌繁殖暴发。而覆盖地膜,其实也是一个有效防病手段。而水稻害虫主要是螟虫,我们通过安装频振式杀虫灯,将产卵孵化出螟虫的蛾子诱杀,就有效解决了防虫问题。”

小编点评:有机稻的种植,让农民的观念也发生改变。刘敬丰感叹:“种有机稻很简单,用种量减少、搞旱育秧移栽方便、覆膜栽培不扯草,还不打不施化肥。”同时,他也对以前的种植方式有了反思——这直接表现在当他看到当地大田水稻生产,农民按常规打药时,他有些忧虑:“稻纵卷叶螟在水稻收前10天暴发,很多农民都在打,这种方式生产的稻谷谁能支持食用安全呢?”

(责任编辑:丿丨丨)

标签:

上一篇:加大三农投入 紧抓基础建设 下一篇:“粮食字画”抬高五谷杂粮身价

3秒快速留言,赚钱项目量身定!

性别:
  • ·请给我推荐赚钱的项目。
  • ·有热门项目请联系我。
  • ·我没有开店经验,请推荐合适的项目。
  • ·我有开店经验,有好项目请联系我。
  • 私信交流防骚扰
  • 诚信品牌有优惠
  • 网上索票看展会
  • 火爆项目线下看
X 信息提示

恭喜您!留言成功。
请保持手机畅通,确保企业快速与您取得联系!

赶快 注册 成为渠道网会员吧,您将享受更多免费会员服务!

  • 享受最低加盟费优惠政策!
  • 创业遇到难题,投资顾问来解答!
  • 快速找到诚信优质的投资项目!
  • 免费参加招商展会,为您加盟护航!

渠道网已注册371079人 ,诚信品牌158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