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国芳:简朴生活至富人生
- 苏先生 4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小姐 2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熊 3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小姐 2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吴鹏 4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 4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先生 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石富生 4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韩云 2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2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2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宗凯昊 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宗凯昊 2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宗凯昊 2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宗凯昊 2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姜林宝 4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导读:在“广东扶贫济困日”上,一对夫妇以个人名义捐款7000万,这是个人捐赠的一笔善款。
随后,他们宣布,在广东慈善总会成立 “**慈善”,未来会将其夫妇两人在**62.4%的股权分红也全部捐赠出去,持续用于开展慈善事业。这个举动让业界一片哗然,而此时,**仅仅上市半年。
这对夫妇正是**的创始人林国芳夫妇。低调的林国芳,虽然是国内家纺行业的领军人物,却并不为外界所熟知。他到底是怎样一个人,有着怎样的故事,是什么促使他将如此大额的流水用于捐赠?他只有一个解释,回馈社会。
办公桌、书柜、沙发,鱼缸,偌大的空间仅仅陈列着四件物品,这是林国芳的办公室,没有豪华的装修,没有华丽的摆设,简约大方。
特别之处还是门口那扇巨幅的落地玻璃窗,直面员工办公大厅,从外面的办公大厅可以清晰地看到董事长的一举一动。董事长的办公室没有半点隐私。
“这代表着公司治理的文化,公开、透明。”林国芳解释。
企业的使命
话题还是谈到了此次慈善捐款。面对外界铺天盖地的赞誉,林国芳平静地向记者表示,“当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后,流水出现爆炸性的增长,我认为这是社会给予我们的流水,我只是将这些回馈给社会。”
“企业上市后,我们更要注重承担社会责任,这不仅是一种非常有效和必要的声誉管理,同时也是对社会应负的责任”,林国芳说,社会将流水资源托付给企业,如果企业不能或者没有将这些资源转化为实在的成果并回馈于社会,那么就是在浪费社会资源,这样做不仅对不起社会,甚至是对社会的一种伤害。“我希望我们的企业是一个有着使命感的企业。”
林国芳夫妇7000万元的捐款主要用于建造家乡陆丰市的一座文化中心和卫生院。其中投资6000万的陆丰市文化中心,集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为一体,建成后将成为广东省地级市的文化中心。
陆丰潭西镇卫生院投资近1000万。同时,**还给陆丰市内33所小学捐赠图书室,主要为这些贫困小学配置图书及配套书架,此举可以解决贫困地区小学无图书室的落后面貌。
“此次捐助家乡,主要还是家乡太穷了,我从家乡出来31年了,到现在回去发现家乡的学校还是没有什么变化,学校条件太差,许多课室还都是危房。”林国芳回忆道,有一次带公司高管回到家乡,大家都对如此贫困的景象发出感叹。
“贫穷是源自教育的缺乏。我非常认同卡内基的一个观点:我们今天富裕的生活几乎无一例外地要归功于我们所接受的教育。因此,我们更有理由相信,我们应该把这种流水传给孩子们,让他们通过教育掌控自己的命运。” 林国芳认同卡内基的观点:拥巨富而死者耻辱。
然而,行一善不难,难在恒久行善。
为了使慈善公益事业能够涓流不息。林国芳专门在广东慈善总会成立了**慈善,主要用于运作善款,落实捐赠项目。
“7000万只是**慈善的笔款项,今后,我们夫妇二人在**的股权分红也会全部捐赠出去,注入**慈善,继续用于支持慈善事业”,林国芳表示,以后无论是**企业还是员工个人,还有他的朋友,大家都可以向**慈善持续注入资金,通过这个平台去帮助更多的人。
业内人向记者分析,林国芳夫妇占**的股份很过60%,每年的分红能有上千万。这样积累下去,将会是庞大的数字。
上市仅仅半年,就把自己每年的股权分红全部捐赠出去,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高管告诉记者,前几天去参加深圳市证监局的会议时,证监局的行业实力品牌还惊奇地问我,看到媒体说你们董事长要将股权分红全部捐出去,正准备进一步求证。
林国芳并不知晓,他的举动是国内有公司高管捐出所有的股权分红。为了逐利,企业高管违规**的现象屡禁不止,林国芳此举无疑是资本市场的“另类”。
不发霉的事业
1979年,改革的春雷响起。一位来自潮汕贫穷山沟的24岁年轻人,也看到了改革开放的契机, 只身一人来到了深圳打拼,林国芳就此成为批到深圳吃“螃蟹”的人。
看中了老汽车站熙熙攘攘的人群,林国芳在老汽车站对面开了一个士多店。林国芳为人忠厚,待客热情,光顾他的士多店的人越来越多,生意很快就红旺起来。
经营士多店的时候,林国芳发现水果生意的市场很大,便开始转行做起了水果批发。为了能够拿到鲜的水果,林国芳经常要跑到东北去调货。勤快肯干以及新鲜的货源,终把生意规模做得比当时深圳的果蔬批发市场还要大。
但水果有一点不好,那便是很容易烂,这让林国芳觉得,做水果不能是他终的选择。善于观察的林国芳很快将目光瞄准了月饼行业。林国芳又在深圳开了家月饼厂,当月饼生意也做得风生水起的时候,周围的人纷纷效仿。但同样是由于保鲜的问题,林国芳又一次有了放弃的打算。
“我当时就想,要找一个不会发霉的行业来做。”家纺行业吸引了对艺术和审美有着偏好的林国芳。经过细致的市场调研,林国芳发现国内的家纺业落后于国外,如果引进新的生产技术,家纺业应该有很好的前景。
“我一直追求美的事业,我希望更多人能拥有美的事物。我对圆满的不懈追求。正是由于我对艺术和审美的喜爱而创造有艺术价值和有意义的家居产品。”林国芳说,他做了一生中为重要的决定,将所有的资金和心血都投入家纺行业,至此再没有动摇。
上海晒棉被的启发
他先是跟朋友创办了一家床上用品公司,作为进入家纺行业的切口,为了熟悉并掌握印花的工艺,他每天奔波于各大印染厂,向同行的前辈请教。
早期的家纺业各家都差不多,“四菜一汤”的简单花型市场随处可见,没有过多的竞争优势,林国芳刚刚起步的工厂生意并不旺爆,他于是不断创新突破。
当时国内的家纺行业的品牌集中在华东,都是国有企业,如上海民光、常熟双猫,林国芳经常要去华东跑市场。
“有一次到上海出差,当我们走到上海的街道时,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林国芳回忆到,家家户户用竹竿晒棉被,整条街道晒满了一条条棉被,很其壮观。
这是因为上海处在长江下游,气候潮湿,被子也容易生潮,一到艳阳高照的天气,各家都会把被子拿出来晒。
回家的路上,这一幕不断地浮现在林国芳的眼前。“要是能够有一张不会潮、不用晒的被子该多好,那将会有多大的市场啊。”
回到深圳,林国芳从市场上四处打听,看有没有什么技术工艺可以防潮。终,林国芳了解到,海外市场已有这种工艺。
几经周折,林国芳咬着牙花重金从海外引进了国内条纤维棉被生产线。这种“不会发潮”的棉被面世后,引发了国内家纺业的技术革命,产品一度遭到人气佳。这也让林国芳尝到了技术带来的甜蜜。
制造不用晒的棉被,只是林国芳和**坚持自主创新的一个案例。此后,**还率先引入欧式印花,现在成为国内家实现平网印花产品规模化生产厂商、国内同行业中运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多的企业,并率先在研发设计中应用国内外出众的独幅真丝提花技术等。
此外,**成立国内创新推出家纺产品的专卖店,并推翻传统特许经营模式,从而掀起了行业大的营销革命。
(责任编辑:丿丨丨)
上一篇:亲子餐饮俱乐部市场潜力分析 下一篇:商铺选址之“五大脉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