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手艺走出涨腰包不瘦新路
- 张 3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朱先生 4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丽 2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程先生 1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程先生 3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吴女士 1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月 2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鲁先生 2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先生 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先生 2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 4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赵宝 1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先生 2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黄城 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黄城 4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水 2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导读:传承:豆腐世家夫妻店 南曹“豆腐村”的来历可追溯到唐宋时期,至今闻名于三晋已一千多年。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精心实践、悉心改进,的豆腐制作工艺已成为一门技流传下来。
武元信是南曹村有名的“豆腐世家”第六代继承人。采访中,记者看到,在自家院中的豆腐作坊内,武元信和他的妻子一人选豆,一人清洗,一人磨浆,一人过滤,配合得相当默契。二十多年来,他们每天都这样重复着同样的工序。
与父辈们相比,武元信夫妻俩的作坊早已“鸟枪换炮”。现在,他们的豆腐每天产量都在150公斤以上,“现在不需要走街串巷叫卖了,产供销已是一条龙了。”武元信一边忙乎,一边笑着跟记者说。
豆腐让武元信一家走上了涨腰包不瘦路,但高兴之余,他也感到了肩上的担子。“豆腐制作不仅代表一门手艺,更是古老文化的象征,作为一名非物质文化遗产豆腐工艺的继承者,我深感责任重大,但我相信,我**能把这一文明发扬光大。”
突破:小豆腐做出大文章 小小豆腐不起眼,加工起来大钱”。这是在南曹村流传的口头禅。“很多年前,南曹村人就试着突破传统,对传统工艺进行现代革新。如今,他们做到了。小小豆腐终于被他们做出了大文章。
鉴于传统手工豆腐的市场竞争力不足,与武元信同时被列为“南曹村豆腐传统手工制作技艺”代表传承人的郭守云,利用现代科技对传统工艺进行了大胆革新。2007年,在孝义市政府的支持下,他投资600万元建起了九州香豆制品有限公司。现在,公司年加工大豆440吨,年生产豆腐皮、豆腐干、袋香干、素鸡等豆制品1500吨,产品源源不断销往全省各地。郭守云告诉记者,公司1000公顷的无公害大豆基地已正式启用,可以带动全村大豆**和畜牧业的蓬勃发展。按照公司和村委会的未来规划,将借鉴其他行业“公司+农户”的模式对现有手工作坊进行整合,以力求达到传统手工工艺和规模化生产经营的契合。
据南曹村党总支书记张云汉介绍,该村制订了豆腐传统制作技艺保护《五年计划》,并投资7万元对本村青年进行技艺培训,通过编写培训教材、以师带徒的形式集中培养一批“接班人”。
小编点评:收集有关的豆腐制作器具及相关文字音像资料,建立“博物馆”性质的资料档案室。“我们在加大科技投入延伸豆腐产业链条的同时,对豆腐传统制作技艺进行保护、研究和开发,使其在孝义市转型发展的进程中得到合理的传承和发展。”张云汉的一番话,让我们看到了“豆腐村”的新希望。
(责任编辑:丿丨丨)
上一篇:种反季节蔬菜是涨腰包不瘦好路子 下一篇:口岸发展趋势 学会顺势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