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走进了上海千家菜场
- 李 4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3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宗凯昊 3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宗凯昊 2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宗凯昊 2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宗凯昊 1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姜林宝 1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 3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国栋 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国栋 3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力 2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黄集 3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黄集 1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麻子 4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麻子 2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4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导读
豆腐作坊的发展历程可谓艰苦,老话说,世上有三苦:撑船、打铁、磨豆腐。和众多浙江企业家一样,沈建华在创业过程中也经历了“千辛万苦”,碰到不少困难。
沈建华在创办豆腐作坊前,撑过船、刷过漆、开过建材铺,上海的**跑个遍。后来他办豆腐作坊,是因为他想到,上海有1400万人口,如果100人有一个买他的豆腐,那就是一笔大生意!为此,他每天和五位亲友一起,各自骑一辆三轮车,无论刮风下雨、酷暑寒冬,把半夜刚做好的豆腐送到市区菜场,连春节都不断货。功夫不负有心人,沈建华的“清美”豆腐终于进入了上海菜市场。
勤于思考是企业家的理性劳动;善抓机遇,是拓展市场的必要条件;自主创新,是提高产品质量的必由之路;改善管理,是发展事业的基础工作。
当沈建华了解到上海推进标准化市场的举措,马上嗅到了这是一个大商机。他果断放弃批发业务,以好的产品、勤快的服务、诚信的商德,着手做菜场直营,从100家起步,200家、300家……“清美”豆腐走进了上海1200家菜场。公司共有86条生产线,以标准化生产支持质量和卫生。现在,上海人每买两块豆腐,其中就有一块是“清美”产品。
小编点评
豆腐品牌如何提升呢?如何提升品牌、拓展市场?这是产品进入市场后面对的问题。勤于思考、善抓机遇、自主创新、改善管理,沈建华很快解了难题。
(责任编辑:佳佳)
上一篇:开小吃店 讲究的是特色 下一篇:养兔要涨腰包不瘦 金泰兔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