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富第1站

  • 金牌商机
  • 推荐项目
首页 >新闻资讯>美食餐饮>现代农业投入转向更高层面

现代农业投入转向更高层面

您可能感兴趣的项目78%用户关注的赚钱项目
  • 王先生 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黄城 2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黄城 1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水 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3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孙涛 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竺 4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丽 4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杨剑明 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陈女士 1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陈女士 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陈女士 1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陈宇恒 3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黄日宁 1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黄日宁 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黄日宁 2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换一换

导读:现代农业的发展应该依托哪些新的投入?杭州市,进行了不同的实践和探索。一个依靠资本投入,实现了现代农业的腾飞,另一个则潜心管理投入,取得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良好效果。

萧山和余杭是杭州的两个新区,一个地处钱塘江南岸,一个位于钱塘江北岸,经济比较发达,都是各省市百强县(市、区),但两地资源禀赋各有不同,文化传承差异较大。正是不同的客观条件,决定了两地选择了不同的农业要素投入之路。

杭州市副市长何关新认为:现代农业具有四大要素,这就是劳动、土地、资本和管理。萧山、余杭两地的实践说明,现代农业的要素投入已经从传统的劳动投入、土地投入,逐步转向更高层面的资本投入和管理投入。

萧山农业的资本投入经

对萧山的印象,一般人都认为是工业发达,但看过萧山的农业后,许多人都会感慨,“想不到萧山的现代农业和工业可以并驾齐驱。”萧山区副区长赵立民认为:在工业化进程日渐加快的萧山,要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必须走资本密集型的道路。

资本投入对许多地方的农业而言,几乎可望而不可即,但在萧山,则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萧山是各省市“十大县”,民营企业十分发达,2009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732.9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达2485家,占全区工业年产值的91.2%。经过30多年的发展,民营企业积累了雄厚的资本,完全有条件投资农业。而且这批企业家大多从农民脱胎而来,对农业投资怀有与生俱来的冲动。

而萧山的土地资源禀赋则成为民营资本进入农业的温床:因为地处钱塘江入海口杭州湾南岸,因此,萧山有大片滩涂可供围垦。历年来,萧山围垦所得的耕地达56万亩,占全区耕地面积的近三分之一。这些土地完全不同于南方“地无三尺平”的丘陵山区,而是一马平川、一望无际,在道路、灌溉设施等具备后,十分适合规模化生产和发展特色产业。

土地有资本的结合,有力地推动了萧山现代农业的大发展。蔬菜、苗木、畜牧、水产喂养等特色优势产业先后在萧山形成。一大批工业企业敏锐地觉察到农业领域的发展空间,纷纷投身种植、喂养和加工业。生产日化产品的“传化集团”搞起了种子种苗,生产汽车配件的“万向集团”搞起了喂养,做精品家具的店长则建起了“中国花木城”。

记者参观采访了杭州天海控股集团,这个生产、加工、销售白对虾起家的农业企业,现有6家子公司,固定资产近一个亿。无论是公司治理结构,还是厂房设备、生产技术,都已经从传统的农业企业脱胎而出,成为了一个完全彻底的现代化的企业。公司全年收购南美白对虾等水产品7000多吨,加工成品4500多吨,年销售值近2.5亿元。

萧山区农林局局长张洪其认为,“天海控股”的快速发展印证了一点,小打小闹成不了气候,原来十来个人、七八条枪的小作坊式农业企业主宰不了市场。只有持续的资本投入,才能帮助企业找到发展的制高点。

雄厚的资本积累,在农业领域得到了充分的释放。记者了解到,萧山目前已拥有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310家,年加工、销售产值200.8亿元,出口交货值79亿元人民币。加工业的蓬勃兴起,反过来又很大地促进了种植和喂养业的发展,农业产业的集中度得到大幅度提升,2009年,五大特色产业占萧山农业总产值的85%以上,比整个杭州地区的平均值高出10%。

为弥补当地土地资源不足,许多农业企业开始走出萧山建基地。至目前,已外建基地227万亩,相当于再造一个“萧山”,整体实力进一步得到提升。2008年,由区农产品加工协会和51家农业企业共同投资的“农业发展大厦”在萧山破土动工;与此同时,投资10亿元的萧山花卉中心正在积很筹备之中。可以预见,随着资本的不断进入,萧山的现代农业必将发生新的裂变。

余杭农业的经营管理账

“规模不大,花样不少。”这是许多业内人士对余杭农业的评价。如果说萧山农业是依托资本闯荡市场的一个强者,那么余杭农业更像是一个把有限资源经营得井井有条的管理大师。

与萧山区相比,余杭区呈带状三面环绕杭州主城区,路相接,山相连,水相通,作为杭州城郊,地缘优势明显。但是土地资源匮乏,空间逼仄,千家万户的小农经营等等,各种制约因素同样不少。

余杭区分管农业的副区长祝振伟认为,受土地资源不足的制约,余杭农业要靠扩大规模来发展,**走不通。只能是把有限的农业资源梳理清楚,拓展农业的新功能,向管理要效益,让同样的土地产生不一样的效益。

据了解,余杭区有山有水,土特产众多,一直是国内的“鱼米之乡”和富庶之地,精耕细作,品质优异,始终是当地农业的一大特点。如“塘栖的枇杷五常的鱼”、“瓶窑的竹笋径山的茶”等等,在长三角地区脍炙人口,颇具影响。

但是,由于大部分都是农民散户经营,难以形成合力,市场竞争力并不强。针对此种状况,当地政府通过打造各类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举办农事节庆等方式来整合产业,强化了资源管理,促进了产业转型。

茶叶是余杭的传统产业,也是当地山区农民的主要腰包不瘦来源,但是,由于一家一户的小农经营,没有力量打造品牌,所以,长期以来余杭茶叶在市场上影响力不高,经济效益欠佳。当地政府决定通过强化管理,打造品牌来提升产业实力,专门牵头注册了“径山茶”证明商标,并从生产、加工、包装等方面实行统一标准。为提高“径山茶”的度和影响力,余杭政府年年举办“陆羽茶圣节”,还统一组织企业到各省市各地进行品牌推广。余杭茶产业声名大振,价格大幅上涨,供不应求。全区5万多亩茶园,2009年实现产值达4.13亿元。经济效益仅次于西湖龙井。依托茶产业而兴起的“茶乡游”也日益旺爆。余杭的茶农们过去只知道种茶、卖茶,如今,城里人到农家的茶园里采茶、喝茶,居然也可以“卖钱”了,传统的农业在此有了新的诠释。

在余杭,相类似的案例还有许多,如“塘栖枇杷”、“瓶窑竹笋”、“百丈竹业”、“山沟沟农家乐”、“生态甲鱼”等等,都是在原有的产业基础上通过强化、优化资源管理,品牌创新打造,一二三产联动,逐步成为当地发展现代农业的“新亮点”。

小编点评:依靠农业生产实现农民增收的路子正逐步收窄,靠品牌、节庆创新来实现一二三产联动,促进农业的转型升级的路子却日渐宽广。余杭区这些看似不经意的各种品牌及节庆活动,恰恰是精心谋划,精心设计,精心管理的高很之举。

(责任编辑:丿丨丨)

标签:

上一篇:品种选择对肉牛生产的影响 下一篇:“恭城模式”生态农业的典范

3秒快速留言,赚钱项目量身定!

性别:
  • ·请给我推荐赚钱的项目。
  • ·有热门项目请联系我。
  • ·我没有开店经验,请推荐合适的项目。
  • ·我有开店经验,有好项目请联系我。
  • 私信交流防骚扰
  • 诚信品牌有优惠
  • 网上索票看展会
  • 火爆项目线下看
X 信息提示

恭喜您!留言成功。
请保持手机畅通,确保企业快速与您取得联系!

赶快 注册 成为渠道网会员吧,您将享受更多免费会员服务!

  • 享受最低加盟费优惠政策!
  • 创业遇到难题,投资顾问来解答!
  • 快速找到诚信优质的投资项目!
  • 免费参加招商展会,为您加盟护航!

渠道网已注册371079人 ,诚信品牌158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