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汇“瘦肉精事件”:日付1亿
- 钟慧 1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陈 4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陈 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陈 3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茂刚 4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 1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 2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草 3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3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傅先生 3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叶 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先生 2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白峰 2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4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比 1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比 3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导读:
转:在央视曝光“瘦肉精事件”半个月之后,双汇集团旗下系列产品在各省市市场面临滞销,每天损失的销售额达到1亿元,代价惨痛。业内人士表示,尽管双汇“瘦肉精事件”和当年的三鹿“三聚氰胺事件”不可相提并论,但受其拖累,整个肉制品行业也受到了打击。而在国内生猪生产、运输、屠宰过程中的监管漏洞被曝光之后,企业自建猪场支持原料安全被再度提上议程。
双汇日付1亿当“学费”
双汇集团董事长万隆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受央视报道的影响,双汇的市场受到冲击,部分地区产品下架,企业的市场、品牌信誉和经济效益包括资本市场都遭受到了较大的损失。他说:“3月15日双汇跌停,市值蒸发103亿元。3月15日起到25日,10天时间即影响销售 10多亿元。 ”也就是说,双汇销售额每天损失很1亿元。 而根据双汇发展2009年的年报,当年双汇的销售收入为400.7亿元,日均销售1.097亿元,可见如今的双汇销售陷入停滞。
记者日前走访沪上超市、农贸市场发现,尽管双汇旗下的熟肉制品、生鲜肉仍在销售,但销量远不及半个月前。在长宁路上的一家超市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原本双汇玉米肠等产品销路一直很好,近却基本卖不动,此外、雨润、金锣等品牌的类似产品也出现了销量下滑的情况。
自建猪场也存经营风险
尽管企业声誉和销量均遭遇 “滑铁卢”,但在双汇3月25日召开的各省市供应商会议上,万隆表示,“瘦肉精”事件与“三聚氰胺”事件有着本质的区别,“双汇不会成为下一个三鹿”。他强调,“‘瘦肉精’事件是上游产业链中养殖环节出现的问题,双汇的产品经得起检验”。
“2007年以前,我国生猪供给普遍过剩,养殖业获利不多,所以企业看不上。 ”东方艾格分析师郭会勇表示,随着生猪价格上升,企业意识到可以通过上下游控制成本和原料安全,特别是大型企业有整合上下游的需要。“肉制品企业越做越大,面临的原料安全风险就越大。
事实上,自建猪场控制原料安全的做法早已不是新鲜事,而包括双汇在内的多家大型肉制品企业均涉足其中,但多年来却进展缓慢,养殖量很少。收益低、风险大,是造成企业不愿大规模自建猪场的主要原因。
编辑点评:有业内人士建议,建立养殖户与公司的一对多合作关系,让肉制品公司参与到养殖过程中,从购买、科学养殖、定向销售和运输等方面完全对接,不但支持收购,还不能以瘦肉率为标准来定猪价,养殖户就没有添加瘦肉精的动力了。
(责任编辑:小微风)
上一篇:德芙:从情感上洞察消费者 下一篇:营销战略之“傍”名人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