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造洋品牌服装不犯法
- 陈苑 2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芳 4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 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高 1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依萌 3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阿锦 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敏君 1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杨洋 1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梁泳麒 1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聂天乐 1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聂天乐 3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谭先生 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吕雪燕 3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 1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 1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蒋京津 1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导读:
转:由中国制造“洋品牌”的服装问题,经“3·15”晚会曝光后,以女装出名的深圳服装业,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不少消费者在商场购买服装时都不忘问一句:“你们的品牌是不是山寨?”
在业内看来,中国制造的“洋品牌”,只是企业在国外注册,生产、经营和销售大都在国内,从法律的角度来说并不违法。消费者在讨伐中国制造的“洋品牌”涉嫌欺骗时,是不是应该改变自己对国产品牌的固有看法?而生产服装的商家们是不是也该转换经营理念,将国人的消费观念从“崇拜洋品牌”转到“打造民营企业品牌”的道路上来?
目前在深圳市场上销售的洋品牌服装,一类是“根正苗红”的口味正国外品牌,有些直接从国外直接进口,有些则是按照国外设计师提供的设计以及进口的面料在国内加工、销售。此外还有一类洋品牌完全就是地道的国产货,它们由国内服装企业进行运作,设计、生产、宣传、营销渠道完全都在国内进行,只是牌子的注册地在国外,所选用的平面模特也都非常国内外化,而且他们不惜租金成本与国内外一线品牌成为邻居,让人感觉品牌非常的精心打造。
崇尚洋品牌是消费固定思维
家在罗湖的金小姐自从看完“洋品牌”服装的报道后,近在去买衣服的时候都多了一个心眼,就是了解服装的注册地以及具体生产地。她发现,不少看起来带有外国品牌意味的“洋品牌”其注册地大都为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国。但据她了解,不少洋品牌服装的生产地和销售地点都在国内,在国外一家店铺都没有。也就是说,生产这些服装的企业在国外注册商标后,尽管生产经营都在国内一条龙搞定,但是贴上了外国出品的标签,摇身一变成为国内外品牌,在价格上可谓三级跳。
对于消费者的一片质疑声,从事服装行业的商家却感到委屈。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国产“洋品牌”销售总监表示,他们从设计到销售从来没有对公众隐瞒过什么。服装企业为了吸引受众而到国外拿“出世纸”的做法只是比较高明的营销手法而已,跟大减价促销、买一送一等经营策略没什么两样。“
打造品牌是走出怪圈的关键
面对着消费者和服装商家的互相指责,国内营销导师、《新营销》杂志副主编刘波涛认为假洋品牌的事件不光在服装领域,在家具、化妆品地板,甚至在乳品领域都有这样的假洋品牌现象。比如早些年的欧典地板事件在3·15晚会曝光之后,该地板几乎销声匿迹。“洋品牌伪军”、“假洋品牌”说到底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对国货的品质监管产生怀疑,从而对洋品牌产生信赖感。如果政府对本土企业的品质监管力度不够,一批又一批的假洋品牌将继续生存下去。需求决定消费,有消费就会有生产,这是供求的基本规律。”
茂业百货一位专项管理人员表示,除了政府进行有效的监管外,生产洋品牌的企业也要考虑打造属于自己品牌的道路。
现在国外很多创新品牌都进来了,让人眼花缭乱,其实对国产的洋品牌来说是一个灭性的打击。现在国内的服装市场在精心打造价位上竞争很激烈,许多商家经常不规则性地提价。可能是100元的成本他敢卖到700元,给公众以肥利的形象。
编辑点评:国产品牌不是无人叫好,而是选择性太少,商业目光太过短浅。与其继续‘挂羊头卖狗肉’,服装企业还不如积很打造民营品牌,在我看来后者的生命力要比前者强大得多。
(责任编辑:小微风)
上一篇:服装店铺生意差 从自身找原因 下一篇:服装网购尺寸竟现“大窟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