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I公司取消IBM和微软的诉讼
- 辉 3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辉 3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周 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周先生 3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1 1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顾嘉乐 4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顾嘉乐 2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刁先生 4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刁先生 3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 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 2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 2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宁 3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嘻嘻 2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期望值 3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陈总 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导读:IBM方面称,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该操作系统与CP/M近似。但IBM还是派人和基尔代尔谈判,答应在IBM PC中采用他正在开发的新版的CP/M,而基尔代尔的DRI公司则取消了对IBM和微软的诉讼计划。新版的CP/M要在半年后推出,这给了微软进一步完善 自己的操作系统足够的时间。
DRI公司新品完成后,IBM策划了一个广告,显示标志着PC DOS、CP/M和UCSD(也是一个替IBM PC编写的操作系统)的三扇门。让微软感到紧张的是,这三种产品不预装在IBM PC上,都可以独立销售,用户必须额外费用选用。盖茨曾称:“我们知道三个系统中只有一个能够成功,从而成为标准。”用户会选择微软的产品吗?
其实,IBM倾向于采用微软的产品,微软产品名字PC DOS无疑是对顾客的某种暗示。微软对此并不放心,决定从价格及营销上做文章,扩大优势。盖茨曾分析,有三种方法让自己的产品脱颖而出:“种就是要使 MS-DOS(微软对PC DOS的称呼)成为的产品,第二种就是帮助别的公司编写以MS-DOS为基础的软件,第三种是要支持MS-DOS价格便宜。”
而当时给力的是第三种方法。微软的PC DOS价格是60美元,而基尔代尔的CP/M为240美元,UCSD的约450美元。微软的价格优势让基尔代尔的技术优势黯然失色,但基尔代尔不肯改变自己的策略。他说:“市场会了解玩具产品与专职产品之间的差别的。”
然而市场并没有按基尔代尔预想的方向进行,DRI公司的CP/M败象显现。随后,IBM要求微软开发硬盘版的DOS,微软利用这个机会对PC DOS进行了完全的重写,其2.0版与1.0版有很大的不同,因而DRI也失去了起诉微软的机会。
微软随后采取了一系列攻势,与许多公司合纵连横,推广微软的操作系统。据当年的公开出版物介绍,当时举足轻重的DEC公司不打算跟着IBM的标 准行事,因此准备放弃微软的DOS操作系统,而采用DRI公司的CP/M。微软很着急。后来他们打听到DEC迫切需要一种文字处理系统,于是他们找上门 去,允诺提供给DEC这种软件,而当时微软的这种系统尚在开发中。DEC信以为真,答应了微软的要求,放弃了DRI公司的CP/M。DEC的一位贵族享受官员 曾感叹说:“这是一门生意,而不是学问。”他暗示基尔代尔只是一位教授,而不是商场上成功的商人。
为了打垮基尔代尔的DRI公司,微软继续发力,在发布Windows 3.1测试版时,微软曾警告用户如果产品与DRI公司的产品同时使用会发生一些问题。这对DRI公司的市场形成了巨大的冲击。
1984年春,基尔代尔发布了一种具有图形界面的操作系统,为用户展现了一个很像苹果Macintosh的屏幕。好战的乔布斯立刻反击,威胁要起诉他。基尔代尔显然无力应对微软、苹果的联合夹击,退却了。
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 DRI公司苦守操作系统市场,而没有像微软那样以操作系统为基础,扩展到图表、字处理软件等应用领域。因为基尔代尔认为,自己公司做的是操作系统,扮演着 类似盟主的角色,而在操作系统上做应用软件开发的公司无疑是自己的盟友,一个优雅的绅士怎能去抢夺伙伴的口粮呢?
历史的欠账
英国剧作家奥斯卡·王尔德曾说过:“不够真诚是危险的,太真诚则致命。”
在操作系统市场失利后,基尔代尔继续在DRI工作。他先后担任董事会主席、总裁以及席执行官。随着微软的蓬勃发展,DRI则日薄西山。1991年,DRI公司被Novell公司兼并。基尔代尔从硅谷搬到了德克萨斯州奥斯汀附近的一座小镇,淡出了媒体的视线。
虽然离开了硅谷,但基尔代尔的心似乎还在那儿。他开始变得忧郁,并借酒消愁,酗酒成瘾,妻子朵萝西也离开了他。
1994年7月,52岁的基尔代尔在自己的房间里头部撞地,三日后不治身亡。当时的媒体只是轻描淡写地提了几句。一年后,比尔·盖茨出版了《未来之路》,书中没有提到基尔代尔对操作系统的贡献,他认为“蒂姆(帕特森)事实上成了MS-DOS的鼻祖”。
而基尔代尔的朋友和崇拜者则不这样认为。其中,Sol Libes说:“每一位PC拥有者都欠基尔代尔一份情,而比尔·盖茨和他的微软公司欠得比谁都多。”
《i殇·外企志》记者手记
模糊的战略转折点
“大多数战略转折点并非轰然而至,而是像小猫咪一样毫无声息地悄然逼近。通常只有当你回往事的时候,才能豁然开朗。”英特尔公司前格鲁夫曾这样说。
现在看起来,IBM拜访DRI公司那一天,似乎像诺曼底登陆日那样成为历史上的一个清晰的转折点。但事实上,操作系统成为计算机核心部件的历程是一个较长的时期,决定牵涉其中的公司和人物命运的时点有好多个。
因此,它更像历时半年的斯大林格勒会战,每一天、每一场战斗都可能影响战役的走向:先是英特尔没有把握住同时拥有微处理器和操作系统的妙机 会,其次是IBM错失了把控操作系统发展的良机,是苹果公司因自己的封闭政策而浪费掉操作系统转向图形操作界面时的弯道很车机遇。
基尔代尔错过与IBM会晤后,还有两次压倒微软的机会。个机会是在1981年下半年对IBM和微软提出涉嫌抄袭的诉讼。如果诉讼按计划 进行,IBM很可能丢车保帅,舍弃微软,与基尔代尔的DRI公司深度合作;第二个机会IBM把包括微软、DRI在内的三家公司的产品平行向消费者都说时, 技术上占优势的DRI果在价格上与微软趋平,就会将尚未立稳脚跟的微软赶出操作系统市场。
事不过三,命运之神给了DRI公司三次机遇之后,不再垂青于他。不过,如果基尔代尔抓住其中任何一次机会,就能取得微软公司今天的业绩吗?也不 见得。绅士风格的基尔代尔很难在波谲云诡的商场上走得更远。虽然历史不能假设,但假如基尔代尔的DRI公司战胜了微软,他能在随后IBM发起的OS 2操作系统之战中获胜吗?他能应付接踵而至的来自好战的苹果公司的图形操作系统的挑战吗?
即使基尔代尔的DRI公司一路披荆斩棘,过了这些关口,基尔代尔坚守操作系统市场,不肯以操作系统为基础,扩展到图表、字处理软件等应用领域的做法,也注定DRI公司无法做到微软今天的规模。
西方有句谚语:“胜利者是不受谴责的”。这对基尔代尔来说显然是不公平的,好在随着时间的推移,浮华散去,历史的本来面目变得清晰起来。虽然, 比尔·盖茨把蒂姆·帕特森捧成了MS-DOS的鼻祖,但很多人并不这样认为。《他们创造了美国》的作者在书中指责帕特森“剽窃”了基尔代尔的CP/M。帕 特森曾为此起诉书作者,但终败诉,法庭认为作者只是记述了一些一般不具争议性的事实。
泰戈尔曾说:“让生者有那不朽的爱,让死者有那不朽的名。”不过,这需要时间的雕刻。
(责任编辑:化十)
上一篇:IBM与盖茨的初次解惑 下一篇:直升机有可能变成空中客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