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小店只卖老牌国产护肤品
- 苏先生 2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小姐 1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熊 4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小姐 1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吴鹏 4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 4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先生 1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石富生 4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韩云 2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1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宗凯昊 4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宗凯昊 4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宗凯昊 3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宗凯昊 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姜林宝 1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导读:精致的青花瓷盒里,淡粉的胭脂甜香诱人;朴素的梅花小铁盒里,乳白的润肤膏细腻润滑;简单的透明瓶中,鹅黄的护发素芬芳扑鼻…… 在成都外曹家巷菜市场附近,有一家不起眼的小店,那里只卖老牌国产护肤品。
百雀羚、宫灯、咏梅、蜂花、美加净、郁美净……昨日,成都商报记者寻访到这家小店。这些在我们的记忆里,或者说是我们的妈妈、奶奶用过的护肤品,在白领中又悄然兴起。
一份痴迷:
转三趟车来买老掉牙的“香香”
外曹家巷有一间不大的铺面,门头挂着一块“国货护肤”招牌。店内的旧款海报上,一对姐妹花露出微笑,仿佛回到了旧上海。昨日中午,27岁的张玲(化名)从五桂桥的家里出发,糊里糊涂地转了3趟公交车,步行10分钟,才寻觅到这里。
张玲是一家通讯公司的员工,她是要来淘一个叫“万紫千红”润肤脂的小玩意。她说,记得很小的时候,每到冬天,妈妈总会拿出一件宝贝,在她开裂的小手上轻轻抹上一层,细细滑滑的,小手很快就不疼了。那宝贝叫什么,她当时并不知道,只隐约记得是一个红色的小铁盒。
再次见到这个小铁盒,是在一位女同事的包里。此前,她从来没有遇见过这个小玩意。“我是在外曹家巷小店买的,你也去看看噻。”她决定周末前来“淘宝”。
上世纪60年代中期热炒一时的“宫灯”“咏梅”;70年代盛行的“友谊雪花膏”“香海百花香水”;80年代流行的“宝宝霜”“蛤蜊油”……在这家店里,各种各样的老商品琳琅满目,贵的单品也没有很过200元,张玲所要寻找的“万紫千红润肤脂”,价格是3块钱。
尽管家里还摆着几千元的护肤品,但国货热情一上来就不可收拾,张玲很快选购一大堆产品:黄芪霜、片仔癀、郁美净……“全都是老掉牙的东西,50元钱都不到。”她说,“我周围好多同事,都是国货和混搭用的,时尚得很。”
一家小店:
只卖廉价的老牌国产护肤品
小店的老板陶女士54岁,她说:“从年轻到现在,我坚持用了一辈子国货。”
2010年9月,陶女士的女婿去上海等地出差,出于好奇,买了7000多元的国货护肤品给女儿试用。“我女儿是一名空姐,对这些国货的效果很是惊讶,带动了身边不少的同事购买。”
同时,一看到这些老牌护肤品,陶女士对童年的记忆也被唤醒。“我的妈妈喜爱国货护肤品,每到冬天,一定会用雅霜,亲手给我擦脸。”如今,母亲已经去世,再次见到这些熟悉的东西,陶女士觉得儿时温暖的感觉又回来了。于是,她便萌生了开一家国货护肤品店的想法。
为了寻找货源,半年里,她和女婿多次去上海、北京等地的一些国货老厂。功夫不负有心人,那些承载着几代人记忆的黄底蓝边铁盒子、白瓶子,都被从各个厂家的犄角旮旯搜了出来。
面对顾客,陶女士总是愿意分享她的护肤经验:“要我说,这些国货化妆品除了香气比较浓郁,包装不及洋货好,性能上还是很让人放心的。”她还称,“我这里的客人,从15岁到60多岁的都有,90%以上都是回头客”。
(责任编辑:小浩)
上一篇:男士美容 反性别消费日渐盛行 下一篇:迎合消费趋势 天然有机前景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