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蚕桑业迎来“第二春”
- 聂天乐 1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聂天乐 2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谭先生 3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吕雪燕 3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 3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 4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蒋京津 3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蒋京津 1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耿 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燕小姐 2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燕小姐 4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先生 3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世亿 1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苗馨月 2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老师 1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呼唤 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导读
一亩蚕桑,一亩棉花,哪个效益好?太湖县新仓镇金鸡村翟坦组62岁的老蚕农翟术东算了一笔账:“还是养蚕划得来”。去年,老翟利用家门口的滩涂和亲朋的抛荒地,种植5亩蚕桑,养蚕8.5张,腰包不瘦11337元,扣除成本1858元,净9479元;而按水稻亩产1100斤算腰包不瘦132**,扣除机收、化肥等成本86**,五亩田净230**。
老翟今年又将亲戚家的抛荒地转租过来,新发展了6.5亩蚕桑,“按老规矩算,今年秋季他家至少能养一张蚕种,180**”,县蚕桑公司技术员李晓华说。
教蚕农算好“比较效益账”,使太湖全县农村兴起了新一轮种桑养蚕热。“十一五”末,全县桑园总面积达34000亩,年生产蚕茧705吨,蚕茧总产值2171.4万元,太湖县因此成为安徽省好茧生产基地县。
太湖蚕桑业迎来了“第二春”,得益于县委县政府把发展蚕桑业作为四大农业主导产业所采取的系列扶持政策,调动了蚕农“种桑养蚕”的积很性。县里每年安排财政发展资金100万元用于发展新桑园。2008年实施了农业综合开发太湖县年产3万床蚕丝被加工扩建项目,利用茧丝绸产业化过程中的次茧及双宫茧,生产蚕丝被,充分利用资源,提高茧丝行业副产品价值。通过农业产业化、农业综合开发、茧丝绸结构调整等项目的实施,全县蚕桑产业实现了大发展。
做大基地做强企业
太湖县还按照“公司+基地+专职合作组织+农户”的模式,做大基地、做强企业、做活产业,积很引导扶持蚕业合作社发展壮大,全县3200户社员从中受益。特别是合作社在收购中采取保护价格、在加工销售后对蚕农实行二次奖励,让利于农,从而有效地稳定了蚕桑产业的发展。蚕业农民专职合作社按技术标准生产的干茧质量稳定,深受好评,省内外客户争相人气佳。省扶贫企业、安徽丝路花语家纺有限公司生产的“嘉丝利”蚕丝被获“安徽省”,被都说参加欧盟农展会。
(责任编辑:佳佳)
上一篇:水产疫苗正式获得生产批准文号 下一篇:能源生态建设促进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