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hn Galliano下课是否有黑幕
- 马先生 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朱先生 1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朱先生 3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杨洋 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罗 3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夏婷婷 2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唐业劲 2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赵强 2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周夏 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先生 1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任 4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先生 2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 1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男 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2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3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导读:随着时尚界近期换帅风波的愈演愈烈,设计师与时装品牌更深层次的关系逐渐浮上了台面。这并不是大家想象中的一团和气,而是风声鹤唳、暗藏杀机。品牌需要设计师更具“爆点”,而大部分设计师还是愿意住在象牙塔中。这场没有终点的角力,谁才会成为终赢家?“设计师是新的意见行业实力品牌”,这样的说法或许有些言之过早,但不可否认,设计师这个职业早已经由品牌幕后默默耕耘的裁缝,跃居为舞台前的表演者,负责引导消费者对品牌直观的印象。
John Galliano因为反犹言论,被由他本人一手重振的Christian Dior除名,继而连自家同名品牌都失守,成为时尚界有史以来因歧视受到严厉惩戒的设计师。与此同时,这也是时尚史上前所未有的社会公众事件,其影响力早已很出时尚业范畴,不只从业者、拥趸和爱美人士关注,更引发广泛的社会讨论。
历史上被Dior公司炒掉的设计师不在少数,其中不乏Yves Saint Laurent、Gianfranco Ferre这样声名、地位丝毫不亚于Galliano的名家,何以只有这次,设计师的去留引发了舆论的海啸,让除了设计师亲友团外的“闲杂人等”也能为此吵到不可开交?现代社会信息传播渠道与方式的进化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但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却是设计师社会地位的变化。
20世纪末,时尚已经不再只是单纯审美,它先成为一种态度,一种热爱自身的精神,这种理念在上迎合了现代人的心理需求,甚至于再没有其他任何商品的受众能够覆盖到如此广泛的精神层面。而为了宣扬这种精神,品牌需要自己的代言人——巨幅广告上不食人间烟旺的冰冷模特和一年一换的代言都不是选择,在愈发挑剔的消费者眼里,与品牌共同进退的设计师才具备话语权(虽然终进入专卖店销售的其实也不是他们的一手设计)。
因此,关于John Galliano的被辞退,即使反犹思想是西方社会的禁区,业界对此却始终存在“阴谋论”的说法:其实生性不羁的John Galliano早有歧视言论流出,喝醉酒爆粗口更是家常便饭,但这次的酒后失言却成为一系列灾难的导旺索,真正的原因恐怕是,Dior已经受够了这位烧钱无度、恣意妄为,又在自身形象方面毫无突破的设计怪才。的确,Galliano在每年的Dior大秀上都能端出让人赞叹不已的华丽之作,与模特比骚的秀后谢幕也是个人一大看点,但与同等级品牌其余几位热衷且擅长各种眼球炒作(或曰话题营销)的同行相比,却堪称小巫见大巫,除了偶尔出现负面新闻,很少有机会长时间占据小报的八卦头条。
反观Galliano的同道中人,Louis Vuitton的Marc Jacobs与伴侣分分和和情事不断外加玩跨界复古童心叛逆玩到high;Chanel的Karl Lagerfeld踏足摄影界,身边小男宠换了一位又一位;Prada的Miuccia成天跟艺术圈眉来眼去,看似低调实则闷骚突围;就连前Gucci的Tom Ford也卷土重来,一边挥舞着情色大棒一边大玩神秘感……对手如此生猛,倘若Dior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也实在很好理解。
当然,有关Galliano的一切,外界只能猜测,毕竟Dior给出的辞退理由很明确:歧视。相较之下,近期发生的另一件设计师被辞退案例,更能说明在当今时尚行业,设计本身已经不再是设计师手中的先吃螃蟹。
(责任编辑:化十)
上一篇:疾驰的业务更加分散至国内外各地 下一篇:意大利王子推出时尚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