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承重的“农很对接”
- 李宁 3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嘻嘻 3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期望值 2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陈总 4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陈总 2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志龙 3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郑 4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先生 2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先生 1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先生 3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史金升 1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钟敏君 2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焦启禹 1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黄 1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 2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娜 3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导读
老吴是新发地市场的蒜薹批发商。他指着身后大半车刚刚用自来水冲洗过的蒜薹说:“今年生意不好做,这车卖完了估计要赔几千块钱。蔬菜批发大部分时间是腰包不瘦的,但今年的行情却让人担忧。”
说起前几天山东菜农自杀的问题,老吴说根源在市场。很多媒体的报道指出,一边是菜贱伤农,一边是终端菜价居高不下,矛头自然被指向了流通商。
但对于这样的指责,老吴觉得很冤枉。因为作为中间商的他,生意也不太好做——他的蒜薹也赔了不少。
“受伤”的批发商
在此次蔬菜价格的暴跌中,叶类菜当其冲。从事叶类菜批发的商贩也“受伤”深。
小王夫妇是河北定州人,看朋友批发甘蓝挣了不少钱,春节后也买了一辆二手货车,做起了甘蓝批发生意。
“我们从当地批发市场一毛五买进,现在新发地只能卖两毛钱。”小王说,“加上油费、进场费等各种费用,这车甘蓝也就‘本搭本’,根本没腰包不瘦。不知道今年的菜为啥这么便宜,感觉大家就像在不计成本的甩卖。”
已经做了几年甘蓝批发的赵建伟比小王好一些。因为跟经纪人比较熟络,收菜的价格低一些,质量也相对较好。赵建伟给记者算了一笔成本账:每斤菜收购价1毛3,其他流通费用为:经纪人2分、进场费1分5、油费2分。“再加上吃饭、过路费等,一斤卖两毛钱,批发商几乎就是不腰包不瘦。”赵建伟说。
“菠菜3毛、芹菜2毛、白萝卜3毛,售价这么低,除去成本,能挣多少?”同样是跑了多年蔬菜批发的张君红说,她主要从河北固安拉菜,“前两年确实挣了不少钱,可是这两年,不知道为什么生意越来越难做?”张君红有些迷惑。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商户多了。”老吴说,四五年前,他从山东金乡、江苏丰县运输蒜薹,那时新发地只有几十个蒜薹批发商,现在几乎翻了一番。“油价、工人工资都在涨,我们的菜经过二级批发商、少售商,再到消费者手里,虽然每个环节腰包不瘦不多,但是链条长啊。”老吴说。
据了解,从田间地头到消费者的餐桌,蔬菜要经过经纪人、批发商、二级批发商、少售商等四个环节,每个环节加价在20%左右,到终端菜价就翻了一番。加之油价、工资等各项成本的提高,蔬菜批发正逐渐成为微利行业。
对于此次蔬菜价格大幅下降,北京市新发地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玉玺分析说:“根本原因就是供大于求。”除去气候性因素造成本该由南至北逐渐上市的蔬菜集中上市以外,主要的问题就是我国蔬菜生产销售的“小生产、大流通”现状——分散的农户自身并不会分析市场反馈回来的信息,同时又得不到科学的信息指导,“前一年哪种菜卖的价钱好就种哪种”,这种盲目生产是导致蔬菜滞销,价格下跌的根本原因。
为应对卖菜难的现状,相关部门也采取积很措施来避免农民遭受更大的损失。
其中包括积很鼓励开展“农很对接”,加大重点区域蔬菜采购力度等。
实际上,农很对接确实在**程度上缓解了蔬菜滞销的燃眉之急。但从供应链角度来讲,无论是上游农户、中间流通商,还是作为终端的超市,每个环节之间的衔接依然有不少问题。
农户方面,我国没有大型农场,农户以家庭为单位生产。这种情况下,超市无法与每家农户一一对应,只能选择农业合作社。
而超市与合作社的合作也存在不少弊端。一位少售企业生鲜采购负责人表示,现在80%的合作社仅仅有执照,没有自己的基地,无法满足超市的采购需求。
在流通环节,超市还面临高油价、分拣包装,以及城市配送等费用。**集团副总裁于剑波就曾表示,农很对接的大白菜,从山东运到**各门店,产地的批发价每斤只有两毛,但运输成本就需要5毛钱。
重要的是,在很多城市,农产品销售主角并非超市,而是蔬菜批发市场。与蔬菜市场动辄上千吨的销售量相比,超市的销售额只是个“少头”;而且,很多超市的蔬菜腰包不瘦非常小,甚至赔钱,蔬菜只是他们吸引顾客的一个手段。如此一来,想要扩大农很对接的规模,还需要更完善的流通、销售机制。
(责任编辑:佳佳)
上一篇:对高毒的销禁并非一条禁令 下一篇:小洋菊是杭白菊中行情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