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协提醒“小本美容”诱骗性消费
- 张 1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 4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苏先生 3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小姐 1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熊 4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小姐 3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吴鹏 3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 1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先生 1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石富生 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韩云 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1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3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宗凯昊 4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宗凯昊 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宗凯昊 3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导读:近年来,美容业发展快速,美容经济成为继房地产、汽车、电子通讯、旅游之后的又一大消费热点。
但是,随之而来的是美容方面的投诉也呈逐年上升趋势。特别是不久前刚刚发生的“很女王贝整形致死”事件,令人惊愕和深思。业内人士称,目前,美容业的现状有“三高三低”即“社会需求高、对经济贡献高、消费期望值高、行业门槛低、政府认知及关注低、舆论评价低”,究其原因,主要是美容行业内部管理不规范,缺少制约机制。
“小本美容”暗藏玄机
消协提醒拒诱骗性消费
众所周知,目前,我市各美容院经常推出诸如“小本护理”、“小本赠送”等优惠措施吸引消费者。但据记者调查,这“小本”的背后往往暗含玄机。有过“小本护理”经历的海拉尔区李对记者说:“再也不敢去做什么小本护理了,那些美容总能有办法让你掏出兜里所有的钱买她们的化妆品!” 据李说,被热情的美容服务拉进小本护理室时,说只是想让消费者体验产品而已。在享受“小本”过程中,服务从李脸上皮肤到头发挑出一系列问题,很力都说自家产品。李刚想拒,服务的脸上就“晴转多云”,只好不情愿地买了一堆美容化妆品。李回家后上网查询,发现很多女性都有过与她类似遭遇。
曾经在一家颇具规模的美容院工作过的侯女士对记者说:“对美容院来说,做一些虚假广告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了。只要把顾客吸引进来,她们自然会有办法说服顾客办卡。从小本美容到一张普通的护理卡,从包月到包年,从包年到终身卡……在各种美容卡的诱惑下,消费者就像上了瘾一样把钱花到了美容院,少则上百多则上千,在堪称打造美丽的“美容陷阱”里越陷越深。
对于美容院的上述作法,海区消费者协会负责人称,根据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关规定,经营者应当诚实信用、合法经营,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人格尊严,不得欺诈消费者。作为经营者的美容院以小本试用的名义招揽消费者,且故意以消费者的人格尊严为切入点,变相强迫消费者购买其服务,这种行为违反了诚实信用义务,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人格权。但是,目前,美容院的这些行为又未严重违反法律的反强制性规定,无法对其进行处罚。消费者协会负责人提醒广大消费者要提高警惕,坚决拒此类诱骗性消费。
美容卡“办卡易退卡难”
消协建议“一对一”消费
目前,我市各美容院为了招徕顾客,多实行会员卡制度。但是会员卡也“不保险”。海拉尔区消费者协会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会员卡消费周期长,资金总额较大,美容院单方面变更合同约定的服务项目已成为消费者投诉的热点。还有个别的美容院在办理了大量的美容卡、将钱收起来后,就悄无声息地上演“人间蒸发”闹剧。
对于美容卡“办卡易退卡难”,我市一位美容业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如果发生不愉快的事顾客提出退款,美容院也会把漂亮话说到前面,说一切好商量。对此类事件,美容院的强项就是‘打太很’,今天推明天,明天推后天,找各种理由推诿。实在推不下去,就称总公司不同意退款,打消顾客退款的念头。而顾客将美容院投诉到相关部门后,美容院也有说辞:这属于自愿消费,我们又没强迫。海拉尔区消费者协会负责人称,因预付有价卡具有融资功能,如监管不到位,容易发生卷款跑人事件,消费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建议消费者一对一消费,消费一次付一次款,不能盲目被“美容卡”迷惑。
美容欺诈投诉越来越多
切忌被虚假广告蒙蔽
时下,我市一些美容院都打出“三天嫩肤美白”、“七天瘦身”等颇具夸张内容的宣传。业内人士都知道,这种广告只不过是跟科学开了个玩笑,让求美心切的女同胞甘愿往“坑”里“奔”。呼伦贝尔学院大三女学生婷婷从小就胖,马上快要毕业找工作了,终于在一家美容院“10天瘦10斤,不瘦不要钱”的诱惑下心动,花了将近两个月的生活费80**办了一张美容卡。两个月过去了,小宁依然“胖并苦恼着”。她茫然地问记者:“我可以投诉美容院吗?投诉她们用“国内外品牌”做诱惑。”
海拉尔区郝在一家美容院花120**购买了一套据称是主打产品的“国内外化妆品”,可是使用多次后也没有什么美容效果。郝询问了许多美容“业内人士”,都表示没有见过这个牌子。郝经仔细观察发现这个国内外品牌,原来出自广州一家没什么名气的厂家。海区消费者协会负责人说,近年我市关于美容店欺诈性经营的投诉越来越多,主要集中在对产品或者服务效果进行夸大性宣传,用劣质的美容产品冒名代替好产品等。目前美容院使用的产品除了有正规厂家生产的,也有使用自己调配的产品。这些就很难支持产品的安全性。”消协负责人建议消费者使用正规厂家生产的美容产品。在使用产品前,也要将产品的厂家、地址和保质期看清楚。在使用前,还要做过敏测试。
选择有资质的美容院
小心美容不成反毁容
据记者了解,2010年8月22日海拉尔区分局12315投诉举报中心接待了一位姓李的女士,她于8月中旬在海拉尔区河西一家美容院绣眉了100**的费用,没有达到效果,失败了,投诉要求赔偿。据消协负责人介绍,我市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一些小美容院擅自扩大经营规模,不够做医疗美容资格的美容师“赶鸭子上架”,造成了许多美容不成反被毁容的“美容事故”。
美容导师建议广大消费者,不管是做普通的生活美容还是做需要“动刀子”的医学美容,重要的就是看这家机构有没有资质。尤其是消费者要医学美容的话,不要去普通的美容店,否则很容易“美容不成反毁容”。
(责任编辑:小浩)
上一篇:谁该为越级整形手术失败来买单? 下一篇:医疗美容行业“水涨船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