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进国退”不是危险信号
- 陈宇恒 2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黄日宁 1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黄日宁 2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黄日宁 1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13215559372 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唐先生 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立先生 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琼 1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 4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陈 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周云 3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周云 2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 2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 4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海鹏 3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芳芳 2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导读
一种悲观论调在国内行业逐渐蔓延:如果放任不管,中国市场有可能终被外企垄断。
“这种论调并非空穴来风。”陈福良介绍,国外产品在国内有成熟的营销模式,从各级植保站到农户,外企凭借技术和产品质量的优势,稳步扩大市场占有量。反观国内大多数药企,销售往往就是配送过程。一些做得好的企业,即使有心做市场,也是借经销商渠道,并非真正通过培训农民占领市场。“国内制剂市场‘洋进国退’的趋势非常明显。”
“这是很危险的信号。”广西一企业负责人不无担心地说,10年前中国的种业市场,就有点像今天的市场。那时,国内种企也很分散,无力阻挡跨国公司进攻。外企在中国推广种子,刚开始也是通过培训,甚至小本让农民试种推广。等市场份额逐步上升后,就开始涨价。今日,跨国公司一粒辣椒种子能卖2元多,就是一个例证。但农民只能被动接受,因为这是产品。“那么谁能支持,兼做种业业务的跨国公司,明天不会将他们在种业市场的成功经验,复制到市场?”
广西另一企业负责人补充介绍,外国所谓“四大天王”产品,从推出到现在,几乎每年都在涨价,涨幅在10%-15%之间,是明显的“温水煮青蛙”策略。
面对“洋进国退”的趋势,**应该如何应对?各省市农技推广中心药械处处长邵振润认为,国货当自强,国内企业应通过兼并重组做大做强,同时在推广服务方面要加大力度,奋起直追。
(责任编辑:佳佳)
上一篇:国产药巨头只有“规模效应” 下一篇:投资客瞄准餐饮加盟连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