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三假、防坑农”专项行动
- 余 1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庞女士 1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庞女士 3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范 1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冯 1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范 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老师 1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罗 3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白宫政 3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白宫政 1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蔡小姐 2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先生 4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关磊 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13060368048郑磊 1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邓生 2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邓先生 2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导读
今年4月份以来,贵阳市农委在“打三假、防坑农”专项行动中,查获13吨假。在行动中,执法人员发现,不少销售商在销售的中,并不愿意花精力对的真假进行辨认。
据执法人员介绍,在开阳县城关镇的打假行动中,发现不少“百苦枯”等标识不合格。其中,一种名为“美国乐果”的在相关“电子手册”上没有任何记录。经鉴定,此为假冒产品。
“又是从外地发过来的?”贵阳市农委执法队员说,4月26日,农委启动“打三假、放坑农”专项行动,当天就抽查了80个样本,结果发现,有79个不合格,另一个样本虽然标识合格,但质量是否过关还待检查。
此后,农业执法支队陆续在开阳、修文、息烽等区市县查获13吨假,价值逾15万元,且这些假全部是从郑州发货到贵阳。经调查,这些假均是从一些不明身份的“业务员”手中进的货。
采访中,一名农资产品销售商吕某说,每个月都有人来推销,“要什么,他们就能运什么来,很方便。”
据了解,贵阳每年都要举办多次“经营培训”。该销售商说,培训之后,知道每种农资产品须有登记证号。“‘证号’要上网查询后才知道真假,我们做小生意的,不会用电脑,也就没法辨别了。”
记者了解到,不辨认或是嫌上网查询麻烦的售药商户占大多数。
针对发现大量假冒是经过物流从外地“直销”进入贵阳的情况后,贵阳市农委农业执法支队负责人孙进说,下一步,贵阳市农委准备把销售纳入 “备案”登记。即每个销售的少售终端必须将销售品种送相关部门审批,符合标准才能允许进入市场,让经销商尽好自己应尽的义务。
(责任编辑:佳佳)
上一篇:农化市场产品价格走势分析 下一篇:兼并风潮疯狂袭击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