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很一时的冬瓜**基地
- 袁总 3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袁欣赏 1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马 1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红斯 3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文贤启 1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朱生 2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2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想 2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任天浩 1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任天浩 3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简比 3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钰 1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子兴 2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子兴 2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左达吉 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肖 2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导读
10多年前,塔头镇还是一个传统的农业镇,有的年轻人到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谋生,有的则在故乡务农。此地农田多**水稻、青菜,也**甘蔗等经济作物,但农田的效益并不高。
传统的路上也有异数,有几户农户开始探索**冬瓜。初次种冬瓜,他们并没什么经验,不懂播种、撒肥、喷药的技巧,因此冬瓜产量并不高,甚至失收。
数次探索之后,农户们积攒了不少**经验,加之冬瓜价格一再上升,**可观,这吸引了更多的农户加入种冬瓜的队伍。渐渐地,塔头镇自发形成了冬瓜**基地。高峰时期,每亩冬瓜可以收获近万斤,每斤冬瓜的价格达到1元,不少农户就可以腰包不瘦数万元。这可观的**,是**水稻或甘蔗无法达到的。
遗憾的是,经过10多年的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冬瓜**基地并没有转变为资金密集型或技术密集型的现代化农业。
现在,不少瓜农已经放弃**冬瓜了,但每每回忆起**冬瓜的“黄金时期”,还是充满了眷念之意。
冬瓜**基地的新挑战
记者走访发现,原先在塔头大桥的堤围上树立的介绍冬瓜**基地情况的一块广告牌,不知何时移除了。冬瓜的**面积也开始大面积地减少,很多原先种冬瓜的农田,已经种上了水稻或青菜,有些甚至荒芜了。
一名有十年**经验的吴姓瓜农说,近年来,冬瓜**遇到了一些瓶颈,不少农民已经不**冬瓜了,选择另谋出路。
他说,10多年来,大部分的农田都在**冬瓜,土地变得贫瘠,还滋生了大量,而且、化肥使用过量。这些农田再**冬瓜,瓜苗会没有征兆地糜烂。加之天气频繁变化,常发生旱涝,很多瓜农心灰意冷,不再种了。
**成本的增加,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原来每包仅需8**的化肥,已经涨到了20**,等其他资料的价格,也不断地上涨。相反,因销售渠道不畅,冬瓜的价格一直低迷,去年上半年每斤仅有0.3元。
现在,农村里剩下的大多是40、50的劳动力,大部分青壮年外出谋生,并无兴趣返乡继承父辈**冬瓜的经验。同时,在物质条件不断改善、年龄增加的情况下,40、50劳动力也开始放弃**冬瓜,选择**青菜和水稻了。
“如此一来,谁还想种冬瓜呢?目前,冬瓜**基地的冬瓜**面积大约减少了一半。”
(责任编辑:佳佳)
上一篇:桔树挂果累累 桔农充满成就感 下一篇:农业产业升级带来的投资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