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理性不钟情低碳环保
- 张嘻嘻 3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期望值 1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陈总 1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陈总 1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志龙 1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郑 1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先生 3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先生 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先生 1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史金升 1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钟敏君 1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焦启禹 2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黄 3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 1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娜 4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健龙 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导读:对于理性的厂商,降低产品本钱的策略是采用过期技术并想办法把它包装成提高前辈技术低价向消费者推销。对车主而言,购买一辆不环保的车、使用不环保的润滑油保养车辆、别人步行的时候自己驾车……这些会当即降低自己的购车用车本钱、进步自己的糊口质量,所以我说理性的车主不会喜欢低碳环保。我以为:能否与市场理性选择做斗争,这是区分品牌优劣的枢纽。
6月初,北京宣布即将采取汽车噪声排放限制措施,这一划定将导致那些将来还打算在北京销售车辆的厂商在降噪方面进步技术含量,这意味着造车本钱可能会继承增加……这已经不是汽车厂商次碰到环保法规导致的本钱晋升了。但这种“非理性”恰是品牌的理性选择——保持很越竞争对手的技术上风,强化品牌的环保特征。
但现实中我们确实看到有厂商“非理性”地在新产品上使用低碳环保技术,好比厂商会推出传统能源的节能产品,会研发电动概念车,但这些产品的本钱都不会低,要在一个唯售价是瞻的市场里取得成功并不轻易。对理性的消费者,固然受限于油价而不得不选择低油耗车型,但假如5年使用期减少的油耗与高售价不成比例,理性的选择当然是那些廉价车型。
过去10年,中国的汽车排放从国Ⅱ、国Ⅲ到现在的国Ⅳ,没有哪个厂商会主动把自己的排放一步到位进步到国Ⅴ的水平,否则它会由于相对本钱过高而被当时的市场淘汰,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技术过剩。
小编点评:对整个社会而言,环保显然是理性的选择,我们不能等到没干清水可喝、没清新空气可呼吸、没地可泊车的时候再改变我们的购车用车习惯。但对市场和个人而言,环保长短理性的。
(责任编辑:骞来)
上一篇:大众TSI+DSG需与GDP理性作战 下一篇:网上家电商城战事再起